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9|回复: 0

四海迎春天下一家,全球共写新春联,传承中华文化记忆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548
发表于 2024-11-3 01: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色春联的中国天气

扫描观看相关视频

【春天的中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牛开疆拓土,喜迎中国喜年——张彪(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写春联是过年期间的重要仪式。自1月20日发起“迎四海春——写天下新春联”活动以来,本报已收到来自30多个国家的近万幅春联及春联视频,向“民族英雄”致敬,做出突出贡献的相关知识分子送上春联表达祝福。这些精心挑选、铿锵简洁的文字,温馨、幸福、祥和的画面,充满期待和深情祝福,不仅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关于“年”的文化记忆。通过纸和墨,我可以触摸人们心中家国情怀的情感力量,了解相互联系的精神世界。

新古曲在春联中唱响时代旋律

“‘春为上联,福为下联,小康日子红如火;党添吉祥,国添豪气,大年满屋喜气。’用“小康”来“厉害”,用“字”来“呃,这个作者一看就手艺不错。”在春联征集评审现场,一幅春联引发了评委们的讨论。

“这些春联里,有高远的文学才华,有深刻的内涵,我们看到了很多反映当下生活、有积极意义的优秀作品,它们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所思所想,是当前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的热情。”著名对联艺术家叶子潼将评判过程视为一种咀嚼文字、品味时代的文化体验。

本次活动征集的近万幅春联,总字数超过18万字。经过“关键词”分析,“春天”、“小康”、“扶贫”、“百年”、“抗疫”等词语在词频图中脱颖而出。这些春联中的高频词不仅标志着这个不平凡的一年,也将“家国”紧紧浓缩在短短的两行字里。正是因为不断被赋予新时代精神,春联这种古老的表达方式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春联的第一个元素是‘春天’。很多作品中都有梅花、喜鹊、燕子等春天的形象,但这只是‘小春天’;另一个重要的形象是‘春天的春天’。”从脱贫攻坚到致富,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国家发展新成就,这是他们共同营造的繁荣欢乐氛围。”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蒋友泉对本次活动中的一等奖春联进行了欣赏。作品:初心坚定,贫困就会消除,春天就会欢呼;在舆论的支持下,双倍幸福的梦想将会绽放。 “它结合了新年的喜庆意象和国家的时代肖像。”



江西作家凌飞是本次春联活动的热心参与者,先后创作了50多幅春联。 “春联不仅可以抒发个人情感,为新的一年带来美好的祝福,还能看到人们心中的中国。”他的作品《百年难忘,华夏长卷用临笔书写;全民共筑梦想,牛铃唱响小康喜悦之歌》荣获本次活动三等奖。《去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成就。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辞旧迎新之际,我觉得这些大事都应该写在春联里面。”

“在异国他乡熬夜会带来快乐;在当地过年会带来平安。”大年初二,《光明日报》头版刊登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艺术评论家沉鹏先生撰写的春联。这些对联由河北承德人张杰华创作,网友认为“非常贴切,说出了心里话”。疫情尚未完全消散,就地过年成为不少人牛年春节的选择。张洁华创作这副对联时,想到了在北京工作的弟弟,“希望留在北京的弟弟和更多的人就地过年。”你可以调整一下思乡之情,珍惜现在的生活,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幸福快乐。”

春联上“屏”云传播吸引年轻人

“仁心满天下福;巧手送人间春”。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伟院士高兴地收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亲笔书写的春联,立即合影表示,“这是一个特殊的春节”礼物。”收到照片的孙晓云也相当激动,“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向民族英雄致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南京;一位是生物安全领域的“女将军”,一位是新任书法协会理事。两人虽未曾谋面,却通过光明日报的“我为民族英雄写春联”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两个领域的知识分子有着跨界的交流和理解。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但通过屏对屏的传输,仍然实现了心与心的沟通。征春联、写春联、送春联、播春联、藏春联的全流程闭环活动,深度联结了《光明日报》的读者和网友;线上征集、直播互动、“云”拜年、“云”红包等全媒体传播形式,让辛丑牛年的气息弥漫云端,增添新的“开启方式”到传统文化。

2月4日除夕夜大型互动直播是“全球写春联”活动的一大亮点。数千万网友连线民俗专家、对联专家、外宾等,畅谈年俗、春联、日常生活。江西景德镇、山东曲阜、福建福州、深圳华侨城等地各地都感受到了年味。海外友人、侨胞也通过视频等形式送上新年祝福。不少年轻网友表示,“增长了很多知识,没想到这两幅细细的红对联,竟然衬托出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思乡情结。”

“家国在门楣上,文脉在柱子之间。”在现场互动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杨丽慧表示,春联是中国家庭的共同记忆,几乎每个人都能用春联讲述自己的故事,“我记得小时候小时候,父亲会写春联,他经常自己写春联,然后写一些给邻居寄给我们,现在我教自己的孩子写春联,这是世代相传的。到一代。

抖音贴春联、微博关注春联话题、直播看云春联……因为年轻人的参与,“全球写春联”活动一直保持流行、话题性和有趣性。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军表示,他参加过很多春联征集活动。光明日报此次活动年轻人多,互动性强。他发现,参赛作者甚至获奖作者的年龄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年轻人的比例越来越老,作品中使用的语言也越来越年轻。 “这种变化说明后继有人,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历久不衰。”

用春联连接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安娜,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贴春联吗?”



“爷爷总是告诉我,春节要热闹,贴春联、看春晚、放鞭炮。”

“贴春联不仅是春节的象征,还蕴含着许多美好的寓意。”

过年期间,意大利中意国际学校洋溢着中国年味。鞠坤老师围着各色孩子,一步步教他们写春联、剪窗花。当这样的场景通过除夕夜“全球写春联”互动直播活动传播开来时,孩子们脸上的严肃、可爱、稚气感染了万千网友。

“为了让不同民族的孩子们感受到传统的春节氛围,在加强文化课程的同时,我们还增加了贴春联、写福字、剪窗花、穿新衣、画年画等活动。 “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学到中国文化,还能吃到中国菜,过上中国人的生活。”体验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不同国家孩子的日常生活。

当忠义学校的孩子们和老师们一起剪窗花、贴春联时,非洲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华人医生周祖刚正在教非洲同事用毛笔在红纸上写字。中风。一个“福”字。

牛年是中国第五批援安哥拉医疗队队长周祖刚在非洲度过的第二个春节。 12名队员自2019年6月底抵达安哥拉以来,已有一年半多没有回国。作为一名针灸师,周祖刚用他精湛的技艺让非洲同行和患者看到了中医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他进行康复治疗。 “以前,每逢春节,我都会写春联,寄给亲朋好友。在这里过年,我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现在,我的非洲同事也知道了春联的美好寓意。”

“爆竹声催冬,冬梅香送春”。非洲同事跟着周祖刚读出了这副对联。他们手中的红色春联,身着白大褂,让人感觉经过疫情考验后到来的春天显得格外珍贵。在安哥拉,医疗队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健康,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春节是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的重要时刻。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身在何处,写春联都带来浓浓的年味。春联作为一种流动的文化符号,连接着人们共同的情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活动期间,来自30多个国家的春联短视频涌入后台,其中有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中国书画艺术家、美国波士顿心系祖国的华侨夫妇、奥地利医生的爱心中国艺术,以及每年庆祝春节的以色列家庭。 ……欢乐祥和的辞旧迎新,和谐幸福的浓浓温暖丝毫没有减弱,给抗击疫情的各国人民带来了安慰和希望。浓浓的年味随着春联传遍了大江南北。春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也正在引起世界各国人民更广泛的共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19:42 , Processed in 0.2085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