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建设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利润957亿元,大幅超过“全能银行”工商银行,位居上市银行第一。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ID:)
作者丨辛继钊、雷思敏
编辑丨周鹏峰
图/21世纪经济报道
银行间“大零售”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9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了36家A股上市银行2020年半年报数据发现,除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外,建行、农行的零售金融业务利润中国银行首次突破50%。 %。六大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的零售收入占比不足40%。
招商银行一直被称为银行业的“零售之王”,但零售第一把交椅的争夺也日益激烈。
例如,建行的定位是“最大的零售信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在该行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建行零售业务贡献进一步提升,利润总额占比首次超过50%,第一大零售业务地位信贷银行进一步巩固。去年7月,工商银行在北京发布了“首家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表示,“第一”不仅包括业务规模第一,还包括业务质量第一、结构第一、质量第一、风险控制第一。最佳;不仅包括服务品牌第一,赢得客户、同行、监管机构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还包括价值创造第一,业务贡献和协同效应持续提升。
但疫情过后,商业银行面临零售业务获客、信用卡发行、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质量等诸多挑战。截至6月末,5家银行消费贷款较上年末下降,7家银行信用卡透支减少,1家股份制银行有效个人客户数甚至出现萎缩。
疫情正在考验零售银行的应对能力。
老牌“零售王”是否正在放缓?
据银行半年报统计,2020年上半年,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平安三大银行零售金融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分别为65.99%、53.10%。 %、55.30%;零售业务利润占比超过50%。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江阴农商行零售业务利润占比分别为56.71%、51.38%、53.91%、54.7%、55.09%。
受金融业利润向实体转移、风险拨备增加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多数银行利润出现负增长。零售银行利润也有所下降。 3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9家银行今年上半年零售银行利润负增长。
在六大国有银行中,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是个人银行业务利润总额占比最高的上市银行,占个人银行业务利润总额的56%;建行个人银行业务利润规模957亿元也大幅超过“全能银行”“工商银行”,位居上市银行之首。
建行零售业务利润占比首次超过50%。 2020年1月至6月,建设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64.74亿元,增长17.36%,主要是利息净收入大幅增长;减值损失227.17亿元,同比增长144.03%;利润总额957.42亿元,增长144.03%。 11.47%,较去年同期上升11.80个百分点至56.73%。
同期,工行个人金融业务营业收入1891.75亿元,超过建行;但个人金融业务税前利润781.23亿元,下降6.88%,占全行利润的41.3%,明显低于建行。 2019年全年,工商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利润总额1529.19亿元,超过建行的1486.42亿元。
不过,在各大国有银行中,今年上半年,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增长最快的是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个人银行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1,372.68亿元、1,113.56亿元,同比增长20.32%、21.05%;银行业务利润总额分别为681.03亿元和601.53亿元,分别增长74.89%和18.74%。其中,农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收入已占全行总收入的40.5%,超过公司银行业务40%的份额。
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零售业务净利润下降0.93%。零售业务收入增速最高的是浙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为32.32%和22.38%。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被誉为业内“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上半年零售业务收入增速为4.56%,仅高于浦发银行但低于其他股份制银行甚至部分大行,引起业界关注。
具体来看,上半年招行零售净利息收入517.83亿元,同比增长7.01%;零售非利息净利润258.17亿元,同比下降0.01%。其中,零售理财、零售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分别为142.48亿元、93.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09%、下降2.23%。
招行利润负增长主要是上半年零售金融信用减值损失209.8亿元,同比增长43.29%。该行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332.16亿元,同比下降13.28%。从零售收入结构来看,招行零售收入增速低于其他银行,主要是个人贷款规模增长不及其他银行,零售非利息收入尚未实现增长。反弹了。截至6月末,招行零售贷款占比51.20%,较上年末下降1.4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0.81%,比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的操作风险偏好低于其他银行,因为负债端成本较低,不良贷款容忍度不高。因此,疫情影响信用卡和消费贷款后,多数银行仍会选择居民加杠杆,但招商银行则更为谨慎一些。”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其余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均大幅增长,但利润却有所下降。光大银行和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利润分别下降78.95%和46.72%。究其原因,主要是信用减值损失增加所致。例如,光大、平安旗下零售银行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181.95亿元和200.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52%和78.04%。
从收入结构来看,商业银行零售银行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利息,即疫情期间杠杆率的提高。
1-6月,光大银行零售净利息收入203.33亿元,同比增长10.82%;零售非利息净利润89.47亿元,同比增长2.98%。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376.49亿元,同比增长15.94%;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196.13亿元,同比增长6.24%。
城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占比仍然较低,零售收入占比不足40%。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零售收入占比分别为21.50%、28.84%、31.50%。宁波银行个人业务营业收入72.08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36.07%;利润总额31.08亿元,占利润总额37.13%。
个人贷款被动让位于企业贷款,信用卡难以追回
受COVID-19疫情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增长较快的个人贷款今年上半年规模不及企业贷款。
今年1-6月,个人贷款新增规模最大的是农业银行,新增个人贷款4378.98亿元;其次是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新增个人贷款规模近4000亿元,分别为3895.43亿元和3863.07亿元。元;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新增个人贷款规模分别为2967.01亿元、2876.33亿元。此外,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新增个人贷款规模也突破千亿元,分别达到1215.36亿元、1008.15亿元、1001.79亿元。
但个人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却大幅下降。此前2019年,四大银行新增个人贷款占比约50%以上,实现两位数增长。到2020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降至40%以下。此外,交通银行新增贷款中,个人贷款占比由2019年的27%下降至17.8%;邮储银行新增个人贷款占比也从65.44%下降至59.99%。
作为行业零售标杆的招商银行,个人贷款占比也快速下降,新增贷款规模低于企业贷款。 2019年,招商银行新增个人贷款4309.48亿元,占当年新增贷款的66.99%。这一比例在主要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是最高的。 2020年上半年,招商银行新增个人贷款占比下降至35.66%。
股份制银行个人贷款占比也大幅下降。 2019年,中信、浦发、民生、兴业、光大、平安新增个人贷款占比分别为65.35%、45.46%、43.20%、55.88%、36.88%和65.64%。然而,到2020年上半年,新增个人贷款占贷款的比重分别下降至10.74%、22.72%、3.63%、31.70%、16.21%和36.02%。
原因在于,一方面,受COVID-19疫情影响,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放缓。同期,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小微企业企业贷款发放量创下历史纪录。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健认为,受疫情影响,不少个人贷款遇到了困难。比如个人商务、线下消费、购房行为等都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冻结。因此,上半年个人贷款在信贷投放结构中的占比很低。到了5-6月份,很多地方已经逐渐恢复。
与此同时,披露消费贷款的14家上市银行业绩参差不齐,其中5家银行消费贷款较上年末下降。
个人消费贷款方面,2020年1月至6月,邮储银行增幅最大,较上年末增加1858.62亿元,增长9.21%。个人消费贷款增幅最大的是中国建设银行,这也是个人消费贷款规模最大的银行,规模2558.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4.95%。
中信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仅次于中国建设银行,达1937.10亿元,比上年末下降5.73%。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704.41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59%。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1808.65亿元,增长7.63%。
在个人消费贷款领域,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发放的消费贷款规模已超过股份制银行。截至6月末,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1718.86亿元、1610.96亿元、1470.03亿元,增减分别为5.60%、-7.98%、3.62%。较上年末分别增加%。
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中,光大、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分别为1420.23亿元、1310.05亿元、953.83亿元,增长1.05%、5.91%、5.81%。较上年末分别增加%。平安银行个人信用贷款“新首贷”余额1479.83亿元,比上年末下降6.0%。
疫情过后,信用卡贷款也在复苏。 14家主要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中,上半年信用卡贷款负增长50%。
信用卡贷款余额第一的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7745.9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1%;其次是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分别为6577.75亿元和6522.32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97%。 ,2.80%。平安银行再次为5125.0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2%。
今年上半年,信用卡贷款规模下降最大的是中信银行,余额4807.3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52%。浦发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3938.81亿元,比上年末下降6.56%。信用卡贷款增幅最大的是兴业银行,余额3794.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4%。兴业银行信用卡交易量逆势增长,同比增长19.78%,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08万亿元。
个人贷款的大部分仍然是抵押贷款,但增速有所放缓。例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分别增加3202.77亿元、2860.62亿元、2593亿元、2126.22亿元、1440.12亿元、613.80亿元,分别增长6.2%和5.39%。 %、6.23%、5.94%、8.47%、5.41%。招行、中信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分别增加922.26亿元、550.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30%、7.23%。
个人贷款中,银行中增长最快的是个人经营贷款。在鼓励普惠金融服务的政策背景下,一些银行将部分或全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划入零售业务条线,并纳入个人经营贷款范围。
四大银行中,工行、农行个人经营性贷款增速均超过20%。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加892.63亿元,增长25.8%,主要得益于企业快贷、电子抵扣快贷等普惠领域网络贷款产品快速增长。农业银行半年报表示,积极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加大普惠贷款力度。个人经营贷款余额3287.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4%。
个人贷款标准下小微企业贷款中,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仍为最大,截至6月末余额4845.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1% 。其次是招商银行,小微贷款余额4465.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04%。
零售客户获取量反弹,但个别银行萎缩
在零售银行业务中,代发工资一直是最大的获客来源。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如何持续保持获客能力的考验。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国个人银行账户累计开立117.95亿户,较上季末增加3.5亿户,环比增加3.5亿户。增长3.06%,增速比上季末提高1.63个百分点。人均银行账户数达到8.42个。
从该行披露的获客情况来看,农业银行拥有8.47亿个人客户,超过工商银行的6.64亿客户。截至2020年6月末,工商银行拥有个人客户6.64亿户,增加1403万户,其中个人贷款客户1437.4万户,增加36.1万户。农业银行个人客户总数达到8.47亿户,比上年末增加928万户;借记卡累计发卡量10.77亿张,比上年末增加1800万张。不过,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并未透露银行个人客户的总体规模。建行仅表示,6月末,金融资产5万户以上客户数量较上年末增加219万户,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总额实现快速增长。目前使用的借记卡数量为 11.62 亿张。
10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有4家个人客户数超过1亿。招商银行拥有最多的零售客户,达到1.51亿户。
截至2020年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含借记卡、信用卡客户)1.51亿户,较上年末增长4.86%;中信银行个人客户总数1.06亿户,较上年末增长3.77%;光大银行零售客户客户数达到1.14亿户,较上年末增加1345.5万户,增长13.34%。平安银行零售客户约1.02亿户,较上年末增长4.7%。
其余股份制银行中,截至2020年6月末,浦发银行个人客户(含信用卡)8882.1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32.87万户;兴业银行零售银行客户(含信用卡)8128.7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50.46万户。 10,000户;民生银行零售账户数7744.9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00.6万户。华夏银行个人客户总数2833.0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31%,贵宾客户数446.0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68%。
一些银行的零售客户获取量出现萎缩。截至6月底,浙商银行有效个人客户数447.91万户,较年初下降5.63%;个人优质客户数71.21万户,较年初增长3.19%;月均金融资产600万元及以上私人银行客户数为10719户,较年初增长26.40%。
多家股份制银行财报显示,中高端零售客户(行业普遍对应招行金葵花标准,即个人日均资产管理规模50万元及以上)大幅增长。
其中,截至6月底,招商金葵及以上客户数291.7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21%。中信零售拥有中高端零售客户97.2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22%。光大控股中高端客户较上年末增长14.75%。民生悠然(个人资产管理规模日均30万元及以上)及以上客户数量为123.4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52万户。平安银行财富客户88.2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3.3%;私人银行合格客户(近三个月单月日均资产超过600万元)达到5.1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7%。
从零售获客的角度来看,招行将零售获客归结于数字化转型。招商银行中报指出,一季度突发的COVID-19疫情对零售获客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复工复产的加速,特别是持续数字化转型对线上服务的大力支持,零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服务需求得到了高效的响应和保障,零售客户获客水平显着提升。二季度,零售客户管理总资产快速增长。
中信银行代发工资客户群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该行已通过公私联动实现有效工资发放532.09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7.20%;有效支付金额1966.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1%;对应客户零售管理资产2302.24亿,新增基础法人客户1145户。
城商行中,北京银行零售客户2255万户,较年初增加61万户;宁波银行个人客户1451万户,较年初增长5%;上海银行零售客户1705.4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90%。 。南京银行零售客户总数突破2000万户。
问题在于,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多数银行零售客户数量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不少银行通过线上合作,在二类、三类银行账户的基础上开立了网上银行账户。互联网公司、手机厂商等。电子钱包功能。对于银行来说,I类账户是主要银行账户的首选。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近五年来银行业网点增速下降较快,201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从近期多家银行年报来看,大多数传统银行的零售客户数量和净利润持续放缓;新客户转化难、老客户经营不善是零售银行发展的主要痛点。
AUM逆势增长
近年来,零售客户总资产(AUM)已成为零售银行转型的核心指标之一。一方面,银行可以获得手续费、佣金等中间业务收入,符合轻银行的转型方向;另一方面,AUM还可以衍生低成本存款。
今年上半年,部分银行零售客户总资产(AUM)逆势增长。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增幅均超过10%。工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主要国有银行,以及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中,个人资产管理规模增速为个位数。股份制银行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募基金销售规模的激增。招行、中信、平安、兴业实业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07.03%、445.68%、184.0%、332.89%。
六大国有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增幅仍维持在个位数。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个人金融资产总额(AUM)为15.5万亿元,较上年末的14.6万亿元增长约6%。其中,工商银行个人存款余额11.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0%;代销基金和代销人身保险分别为3341亿元和7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和-30%。
交通银行未披露规模数据。截至6月底,交通银行管理的个人资产管理规模较上年末增长8.17%;理财产品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1.12%;非货币基金销售量同比增长207.08%,基金产品管理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1.12%。增长30.05%。
邮储银行资产管理规模10.7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约6.9%。其中,个人存款余额8.61万亿元、个人理财余额8476.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8.28%;代销非货币基金、代销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分别为734.05亿元、215.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2.98%和45.14%。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最大。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管理的AUM余额8.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6%。原因是二季度零售客户获取明显改善,零售客户管理总资产快速增长。
其中,招商银行零售客户存款和零售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1.84万亿元和2.10万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9.96%和11.58%;代销非货币公募基金、代销信托产品、代理保险保费分别为2567.09亿元、2109.01亿元、437.44亿元,分别增长207.03%、9.31%、-10.75%。
尽管招行上半年零售收入增速较低,但该行的策略是扩大资产管理规模。招商银行副行长王亮表示,超过8万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就像一座水库。各类资产包括理财、基金、保险、信托、存款等,随着客户资产配置的不断转变,必然会积累。开出一些支票账户。
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最快。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资产管理规模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1%。其中,个人存款余额6427.99亿元,同比增长10.1%;机构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739.94亿元,同比增长184.0%。
光大银行资产管理规模达1.88万亿元,增长10.46%。其中,零售存款余额8430.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22%。光大银行并未透露代销规模。从业绩收入来看,上半年该行实现个人理财手续费净收入38.25亿元,同比增长62.37%。其中,代理商财务管理收入,代理商信托收入和代理基金收入同比增长417.03%,60.75%和32.52%。
CITIC,上海 Bank, Bank和 Bank的个别AUM增长率是单位数字。 CITIC和工业银行的个人AUM量表大致相同,均约为2.26万亿元,比上年底分别增加了7.54%和5.71%。工业银行的个人存款余额为7085.2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底增加了43.2亿元人民币。基金产品和标准净价值金融产品的销售分别为61828亿元和13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2.89%和126.90%。上海 Bank的个人AUM为2.2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了9.17%。财富管理业务收入达到3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05%。 银行的个人AUM余额为5217.36亿元人民币,比年初增长了6.58%。
截至6月底,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宁博银行的个人客户的总欧元为4913亿元人民币,比年初增加了521亿元人民币。其中,储蓄存款为1874亿元人民币,比年初增加了282亿元人民币;基金持股量为328亿元人民币,比年初增加了222亿元人民币。
在这些银行中,私人银行AUM的增长速度比其他财富客户的增长速度特别快。
截至6月底,最大的私人银行 - 中国商人银行私人银行(私人银行的标准是个人的AUM为1000万元及以上)Aum Aum Aum资产总额为24.934亿元,比例增加了11.94%上一年年底;每户家庭的平均总资产为274.36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底相比增加了117,000元。其次是ICBC私人银行(私人银行的标准是800万元及以上的个人AUM),管理资产为1829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7.7%。
此外,CCB私人银行客户的金融资产为16.743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底增长了10.93%。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管理资产的余额为162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底增加了2256亿元人民币。 PING银行,中国民族银行和 Bank私人银行的AUM分别为9230.5亿元,648.761亿元人民币和426.823亿元人民币,增加了25.8%,13.8%,1304%,和14.22% 。
(本文摘自“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0)”,该报告将于11月10日至11日在21世纪亚洲金融年度会议上发布)
这个问题的编辑陈
数以百万计的读者正在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