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82|回复: 0

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一所即将消失的省级重点中学,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回忆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8424
发表于 2024-11-4 13: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致敬我的母校

一所即将消失的省重点中学——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

马建国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今年9月份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与陕西煤建师第一中学合并,更名为王一中学。这是铜川老区一所即将消失的省重点中学。在这里,我度过了3年的高中生活,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前校园

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位于铜川老区繁华街区红旗街。旁边就是原中国人民银行铜川分行。另一边是原铜川市印刷厂。对面是早期的百盛国贸大厦,后来重新装修。一度成为德宏业的一大生意,后来却常年倒闭。它一定已经关门了。银行已经搬到新区了,印刷厂估计几年后就会被拆除。

现教学楼

铜川矿务局一中周围有铜川最早的商业建筑、铜川百货大楼(现称麦谷先胜超市)、铜川市中医院、铜川重型机械厂、铜川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光明西巷晨光市场,说位于繁华路段也不为过。

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始建于1960年,是省级重点中学。 20世纪80年代,铜川有两所比较有名的中学,一所是铜川市第一中学,另一所是铜川市矿务局第一中学。铜川市一中理科成绩优异,铜川局一中学科名声大噪。学校互相竞争,互不让步。我们的地理老师王建秀是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他参加过全国大学招生的地理题和考试,语文老师刘兆耀当时在铜川很有名气。的。

铜川老照片俯瞰铜川

自1977年铜川矿务局一中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已向高等院校输送新生4000余人。 1986年,学生杨悦在陕西省高考中获得理科第一名、全国理科第三名。 2002年,陈培东、梁琪分别获得铜川市文科第一、第二名。 2001年,程维获得铜川市文科一等奖。 2002年,王波获得铜川市科学特等奖。 2003年,丁薇薇获得铜川市文科一等奖。 2008年,袁浩获得铜川市科学一等奖。这是铜川局一中最辉煌的时刻。

20世纪80年代,铜川矿务局是铜川企业的龙头,铜川被誉为西北国家煤炭和建材基地。作为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是煤炭系统铜川矿务局的一所专属学校。

铜川老照片:20世纪80年代的红旗街

当时,铜川分为郊区和市区。郊区指的是现在的银泰区。铜川市第一中学位于银泰区,是铜川市两所知名重点中学之一。其大部分学生来自周边农村地区。位于王邑区红旗街道路段的铜川市第二中学和地处大通山谷、相对偏僻的铜川市第三中学,都是普通中学。铜川矿务局一中作为老城区的一所重点中学,地理位置优越,教学成绩优秀,自然是很多学子的梦想求学之地。

1981年,我从市第二中学转学到铜川局第一中学。首先,离家更近。其次,我也爱上了这里的教学资源。 20世纪80年代,在煤矿工作的人非常令人羡慕,工资高,福利好,所以每个矿工的家庭环境都很好(与市属企业相比)。我家很有钱,学生自然也不错,所以我是第一个接触到矿务局一中最热闹的学生生活的。

复古砖录音技术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在中国南方已经开始兴起,但在中国北方,城市和家庭生活还停留在1970年代。像上图这样的砖录音机在当时的个人家庭中算是最豪华的了。当时香港、台湾的流行歌曲还是流行歌曲,不能公开销售。然而,在铜川局一中,邓丽君、张迪的《一问一答》等歌曲却开始在年轻人中流传。



那时还没有CD,也没有双卡录音机。磁带通过复制录音在社会上私下流行。一台机器播放它,另一台机器录制它。尽管这样听着音乐,所有人都静静屏住呼吸,避免外界声音的侵扰。我仍然能听到熟悉的喘气声。

《童年》这首歌是我当时听到的最早的港台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蝉在唱着夏天,操场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我还在叽叽喳喳地写着,等着下课,等着比赛结束。”我还记得。

和往常一样,升旗仪式在周一举行,所以高一、高二的学生们在教学楼前排成两排合影。我们坐在后排,领导在上面讲话,同学们在下面窃窃私语。当时虽然也有窃窃私语的现象,但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大胆。

这时,后排的一位同学悄悄地从后面向我挤了过来。他用神秘的眼神和神秘的话语,低声对我说:“你听过这首歌吗?”我们目视前方,以免被校长发现。瞬间,他闭上了嘴,连忙问道:什么歌? “童年”的回答迅速而简洁。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们来唱一听吧。” “不会的,老师会知道的。” “你真笨,连声音都不会降低。” “那不行,你会死的。” “我应该怎么办?”

20世纪80年代之前,写的歌曲很少。我听到的大部分歌曲都来自电影插曲。因为里面有电影场景,所以歌曲或轻柔或强烈,和电影场景一起留在我的脑海里。而且数量不多,所以对新歌的痴迷度还是很高的。

于是我们悄悄地对前排的同学们说:“你们都一起来吧,别让老师发现了。”同学们都很有默契,无需再说第二遍。他话音一落,前排的几个学生就挤在一起,就像被万能胶粘在一起一样。同学们个子都差不多,前面的同学把我们的头完全遮住了。 “池塘边的那棵榕树上,知了在叫着‘夏天……’声音很小,所以唱起来有点沙哑,但优美的旋律和响亮的歌词却在心里埋下了强烈记忆的种子。我的心。

铜川市局第一中学

从此,每次路过铜川局一中门口,那首歌都情不自禁地在我耳边响起。

铜川局一中旧校区

上图是这所学校的旧貌。老旧的外观只是里面看到的五层楼房。据说这座建筑是苏联专家建造的。它有双面教室,两侧都有走廊和楼梯。像这样带有前苏联痕迹的建筑在铜川北部城区屈指可数。铜川工人文化宫是一处,王邑区政府办公楼是一处,仅此一处。有人说铜川火车站对面就是工农兵服务大楼,我也不确定。

从外面的铁门直望进去,就是学校教学楼的正门。右边第二间教室是我们班的教室。我在这里呆了两年,因为我们是那年学校的最后一批。两年制的教学计划,高一、高二,没有毕业生,取而代之的是我们这样的导师。

辅导生的教室在大门的右侧。我在这里度过了一年的家教生活。班级召开班会,唱起了校园歌曲:“沿着校园里熟悉的小路,我们来到了清晨的那棵树下。《接下来读书……》,这首歌最初是王介石和谢丽思演唱的。说起中国的文化改革还是很快的,1981年的时候我还在偷偷听邓丽君的歌曲,到了1984年,台湾的校园歌曲已经开始在学生中广泛传播了。不知道这些歌曲当时来自香港和台湾,音乐风格已经让我们学生唱着,唱着,依依不舍。

这是进门后左边的建筑。这是原来的实验室。当时这里举办过一些实验班。在我们那个时代,在这座大楼里进行的实验很少。

这栋楼的旁边是一个小操场。那里有一个秋千架。秋千早已不见踪影,只挂着两条粗麻绳。这里成了我们最聚集的地方。许多男学生下课后聚集在一起。在这里,沿着麻绳爬上去,悬在空中,然后滑下来。

这里以前是一片竹林,后面是报刊区,旁边还有学生用的公厕,现在早已不复存在了。



矿务局是一个富有的单位。学校设施齐全,俱乐部众多。篮球、排球、长跑、短跑都组织起来了。我还在学校排球队度过了一段时间。社团众多,班里自然少不了铜川体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女孩。她们要么像淑女一样害羞,很少大声说话,要么像杨家的女将军一样,打架毫不含糊。大多数人确实无法击败他们。

在学校里,学生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一个人埋头于学习,不听窗外的动静。另一个就像得了佝偻病一样,懒惰,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我想当时很流行接手这份工作。矿工们的孩子们已经想到了出路。他们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毕业并加入煤矿。毕竟那里对人员的需求还是很大的,而且可以赚很多钱,做体面的正式工。还有一种人想读书但基础不好。他听经、看小说。不过后两者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很少在课堂上闹事。如果调皮的话,他就会偷偷在教室后门上凿一个洞,然后偷偷把座位移到门口,上课时偷偷抽烟。他们把香烟塞进门上的小洞里,把烟头留在教室里。他们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吸了一口,憋在心里,然后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靠在门上,把烟吹了出来。课堂。好几次都被外面路过的院长发现,却没有人承认,这让老师很无奈。

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和铜川煤炭技工学校共用一个操场。当时的操场是露天的,可以说是一个对角平行四边形。成为了过往行人的便捷通道。在这里跑步锻炼还可以,不过还有运动会。地方还是小了点。学校运动会在铜川体育场举行。一中的运动会规模很大,有运动牌,有花束,有仪仗队,还有鼓号手乐队。这样的阵型在我的学生生活中还是很少见的。的。以前,每逢国庆或国庆节,铜川都会举行游行活动。虽然参加过几次,但中学举办旗林如林、人山人海的运动会还是很少见的。局一中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那里我参加了学校的800米长跑,这是我一生中最尴尬的记忆。比赛的时候,我的秋裤绳子居然断了。不然我就得奖了。

高中毕业照

那时我还年轻,害羞,但还是有一些大胆的学生。快毕业的时候,我们班的体育委员公开向他喜欢的女孩表白了。后来,那个女孩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琼瑶剧的女主角——赵艳红。那时候男生的表白和现在的学生不一样。至少他们不会和其他男生打架,也不会觉得自己失去了气场。这只是青少年时期的情绪。

20世纪80年代中期,琼瑶的名字传遍内地,很快红遍大江南北。她的文学作品《窗外》、《海浪》、《月朦鸟朦胧》、《水边》、《庭院深处》等,引起了中学的广泛关注。学生并广泛流传。由琼瑶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和剧集也在内地走红。

上面的赵艳红是我小学同学。我们都在红旗街小学美术班。初中的时候,我去了市二中,就再也没有见过她。后来,我们又在局一中一年级、四年级见面。成了同学。赵艳红毕业第二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演艺圈,是中国最早的琼瑶剧演员。她在琼瑶剧《月朦鸟朦胧》中饰演对爱情强烈追求、健康热情的刘灵珊,一个内心如水晶般纯净透明的女孩,一举成名。此后,他连续拍摄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农村题材电影《幸福的相遇》,一部是与何琳共同主演的电影《路平》。赵艳红可能是最早在铜川出道的中国电影明星。她从红旗街小学到铜川矿务局一中,最后成为中国著名的影视明星。

铜川矿务局一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来自矿区的同学和朋友,经历了很多在其他学校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今天,我将其记录下来,以示悼念。我的母校,回忆我的青春岁月。

其实有时候我会想,在合并校区的时候,为什么不多思考一下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发展,把代表这座城市历史的铜川矿务局一中的名字留下来,让后人铭记在心呢?能够记住我们城市的历史和发展轨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12 06:02 , Processed in 0.1761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