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0

6K+字全面测评睿米 EVA,参数配置、避障效果等逐一分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738
发表于 2024-11-5 09: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文6K+字。除了机器本身的评测之外,还有很多在其他评测文章中看不到的方面。建议阅读前先保存。

2、参数配置

我们来看看睿米EVA、科沃斯X1、云鲸J2的配置对比:

逐条查看:

导航:激光导航,与大多数竞争产品一样。

避障:红外+机械,比很多纯机械避障机型要好。 APP可以选择雷达优先,提高避障效果。

清扫:主刷采用橡胶刷,可漂浮。 300ml的尘盒容量不算大,但机器可以自动收集灰尘。

最大吸力(静压)高于竞品平均水平。

APP可设置是否避开地板和地毯增压模式(自动识别地毯并增加吸力)。

拖地:采用旋转拖把式方案,下压力达到12N,高于大部分竞品。机身内没有水箱。 APP可设置最大反洗时间为12分钟。这个最大反洗间隔对拖把的含水量影响不大。与云鲸的设计理念相同(云鲸按面积反冲洗)

基站:基站高度为38cm,低于科沃斯X1和云鲸J2。原因是睿米将防尘袋设计在两个水箱之间,降低了高度。

基站的两个水箱容量为4L,比大多数竞品都要大。集尘袋容量为3L,甚至比科沃斯X1还要大,每60天可以倒一次垃圾。

基站还具有彩色LED显示屏、冷风干燥系统、半自动基站自清洁功能。

APP:虚拟墙、限制区域(扫拖)、分区、定时、自定义顺序等基本功能全部具备。支持单扫(安装拖把时无法单扫)、单拖、扫拖、1-2次清洁。除尘频率和反洗频率可设定。支持米家、锐米APP接入

总结:

配置方面,睿米吸力大,扫地采用浮动滚刷,可自动收集灰尘(可实现每60天倾倒一次垃圾)。拖地时,可自动反冲洗拖把,配置旋转加压拖把。基站具有彩色LED显示、冷风干燥、半自动基站清洗功能。

至于实际表现以及有什么不足,请看下面的实测。

三、开箱 1、整体

睿米EVA包装盒侧面写着“真正的全能扫拖机器人”、“只有不脏手,才能真正解放双手”。

开箱有两层。第一层包含一对备用拖把、一瓶清洁液、一本说明书和一封信。

一楼

第二层是基站和机器人本体。

二楼

基站和机器都是黑白的。以白色为主,中间黑色为辅。

所有配件合影:4个替换用一次性集尘袋、1个HEPA过滤网、1个边刷、1个清洁刷、一对拖把、一瓶清洁液、电源线、基站、主体。

2. 主题

我们先来看看机器的正面。

机器顶部的凸起是激光雷达,外面是雷达防护罩,上面印有睿米的标志。

正面有三个黑色物理按键,分别是局部清洁、开关机、充电按键。其中,局部清洁是类似定点清洁的功能。短按可清洁以机器为中心的 1.6m✖️1.6m 区域。

外面是一个机械冲击板,起缓冲作用。正前方是一个红外接收传感器,用于给定位基站充电。侧面是沿边缘使用的 PSD 位置传感器。

机器后部两侧设有充电器,中间设有集尘口,通过集尘口将集尘盒内的垃圾吸进底座的集尘袋中。

顶部的激光雷达保护罩带有缓冲垫,可以防止机器卡在沙发或床下等低处,保护激光雷达。

机械冲击板的缓冲范围很大:

打开顶盖,可以看到机器的防尘盒、鸟刀和橙色的复位按钮。

集尘盒

尘盒横截面类似梯形,300ml的容量并不算太大。 HEPA网也类似梯形,放置在顶部。集尘箱正前方有一个单向开关集尘口。自动集尘时会打开,垃圾会被吸进基站集尘袋中。

集尘盒的开启和关闭

特别是灰尘入口处有一个单向盖,防止取出尘盒时垃圾掉落,细节还在网上。

进尘口盖

看看机器的背面。

单边刷、橡胶刷、主刷、万向轮。有6组防摔传感器,万向轮旁边有一个超声波地毯传感器。

主刷是橡胶刷,但毛量并不密集。具有防呆设计,不会倒置安装。但两端不能完全拆开。只有黑端可以半拆。这种情况下脱毛就比较麻烦了,可能就得用小鸟刀了。

主刷长度约为15cm,比其他竞品旗舰机型略短。

主刷盖可以单手拿取,比较方便,并且可以漂浮。不过浮动并不是全角度,而是两个固定角度。

再看看拖把。

拖把比较厚,可以与拖地模块分离。更换时,只需更换拖把即可。相比之下,竞品的拖布不可拆卸,需要更换整个拖地模块,耗材成本也比睿米高。

如下图所示,拖把与机器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到2厘米。这样,小边缘区域无法清洁,并且存在一定的覆盖问题。但客观来说,只有云鲸的拖把与边缘几乎没有距离。其他型号或多或少都有这个问题。

磁力拖把

拖把附着力强

3. 基站

看完主机部分,我们再来看看基站部分。

打开基站顶部的盖子,可以看到清水箱和废水箱,以及中间的集尘袋。洁净/污水箱容量均为4L,在竞品中算是比较大的了。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清水箱上有一个过滤海绵架,可以过滤水中的杂质。

操作指南、功能键说明和保养说明都写在顶盖上,比较直观,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忘记如何操作和打开盖子。设计很友好。

集尘袋容量为3L,比科沃斯X1的2.5L还要大。睿米在水箱之间设计了防尘袋,以保持基站的高度较低。相比之下,科沃斯 X1 OMNI 将集尘袋放置在底座和水箱之间,导致底座高度更高。防尘袋有一个塑料手柄。一旦提起,即可将集尘袋口封好扔掉,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集尘袋可以保证60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倾倒频率,非常适合懒人。

我们来看一下基站的物理按钮和LED显示屏。 4个物理按钮分别代表清洁拖把、主机召回/发出、基站启动/暂停、自动集尘。基站物理按键丰富,对老年人也很友好。

按钮下方是LED显示屏,可显示6个图标,分别代表自动集尘、配网指示、污水箱满提示、清水箱空提示、主机商店、智能风干。中间是显示正在执行的任务的动画。最外圈是灯带。

LED显示效果还是不错的。下图是湿拖把开始清洁任务前的LED显示:

开始清洁湿拖把LED显示屏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底座。

底座最里面是红外镜头和充电弹片,中间是集尘口,底部是两个出水口和四个出风口。

出水口的设计与很多竞品不同:很多竞品将水嘴放在拖把下方。清洁拖把时,水嘴将水高速冲向拖把。另外,利用拖把的旋转和清洁板产生的摩擦力来实现拖把清洁。 。 Roimi将出水口设计在侧面。清洗拖把时,两个出水口的水充满两个清洗槽,拖把旋转摩擦清洁拖把。

基站设有空气干燥系统。拖把自清洁完成后,侧面的四个出风口会继续吹出空气以干燥拖把(LED屏幕上会显示风扇)。

基站上坡有凸起设计,增加摩擦力,防止主轮打滑。底座侧面有两组导向轮。清洁板需要定期取出并清洁。通过侧面的手柄即可取出清洁板。

基站还具有半自动自清洁功能。通过按下基站上的“清洁拖把”按钮,您可以排水并将脏水泵入污水箱。使用附带的清洁刷,您可以清洁底座底部。

4、应用程序

睿米EVA可以连接睿米自带APP或者米家。

每次清扫完成后,您可以从清扫记录中看到路径并进行回放。



基本上该有的功能都有了,不过希望下个版本可以升级到选择拖地档位。目前版本没有拖地档位可供选择,只能选择4档吸力。

另外,还可以选择除尘和反洗的频率(6、9、12分钟反洗可选)。避障、地毯等也有不同的设置。

4、性能测试

这部分我会测试自动集尘、单扫、扫拖、耗水、拖把清洁、避障、越障等性能。

1.自动集尘

自动集尘是这款睿米的主要功能。应用程序可以根据清洁次数设置自动集尘频率。默认1次清扫后集尘,也可3次清扫后集尘。如果平时想开启自动集尘,也可以通过基站按钮或APP控制直接开启集尘和反冲洗。

自动集尘后实测集尘盒还是比较干净的。下图中的尘盒是打扫两个房间后的垃圾。自动集尘后,基本清理完毕,尘盒内仅残留少量灰尘。

2. 单次扫描

用于扫地、拖地测试的垃圾

单次清扫测试的是机器单独的清扫性能。评价方法为:

综上所述:

索引 米发混合物 小米 大豆

恢复率

95%

100%

几乎100%

100%

我们可以看到颗粒和毛发的回收率都比较高,这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

Roimi主刷虽然刷毛不密,但吸力充足,能更好地吸收各种颗粒物和毛发。一些毛发特别浓密的模型在颗粒回收测试时可能会吸入并吐出颗粒(尤其是小米)。

在测试头发混合物时,不可避免地会有大量头发缠绕在主刷、边刷甚至主轮上。

毛发测试后的主刷

3、扫地、拖地

安装拖地支架,在APP上选择扫拖模式,测试机器的扫拖性能。

从结果来看,该机的扫拖性能还是很强的,路径算法也很合理,不像一些竞品在弓形路径上存在覆盖问题。

缺点是不能选择拖地档位。为了保证拖地效果,水渍也不小,尤其是大理石地板,可能会更明显。

具体来说:

用面粉进行测试的目的,一方面是观察扫拖模式下对灰尘的清洁效果,另一方面是观察路径规划,特别是观察机器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是否漏扫。弧形路径。

我们看到,经过第一遍之后,地上的灰尘几乎都被清理干净了,路径也规划好了。算法上,当行走弓形路径时,拖把的路径会覆盖上一条路径上两个拖把之间的间隙,有效避免两个拖把之间可能出现的漏扫问题。

然而,一过之后,画面中间还有一行面粉没有被扫掉。第二次通过井字游戏路径时,扫除了之前没有扫过的所有东西。

40个风干污渍(用吹风机吹干)测试机器的拖地能力。

从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篇文章基本上把污渍都清理干净了。除了右下角盒子里有一点残留。第二篇的“弓”字与第一篇垂直,把第一篇的残余全部拖走。两篇文章整体呈井字形,基本没有死角。

40点放置和吹风

第一次清洗时,右下角几个地方有残留。

第二次清洁时,右下角的残留物也被清理掉了。

本次测试的目的是观察机器干湿混合的清洁能力。同时,垃圾量放大,集中堆放20克花土,实际上是对扫地机器人的一次边界考验。严格来说,这种级别的垃圾应该用洗地机来清理。

花土+咖啡渍放置

我们看到,由于花土放得太厚,拖把穿过花土条时,花土都散到了两边。第一遍留下了很多花土。 20分的咖啡渍很容易就擦掉了。

第二遍的弓字与第一遍垂直,清洗后仍有一些残留。有趣的是,当机器完成 Z 形转弯时,最明显的残留物被清除了。

客观来说,这样的表现对于一款扫地机器人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它比大多数竞品具有更强的清洁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个人的预期。

4、拖把清洁

我们还关心基站自动反冲洗拖把的清洁度。我们来看看面粉和40个风干点扫拖测试自清洁前后的对比:

下图上半部分为面粉扫拖后拖把的状态,下半部分为反洗后拖把的状态。

可以看到拖把擦洗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多污渍都被洗掉了。

我们来看看拖把上有 20 个风干咖啡渍和 20 个风干黑酱油渍的情况。

可以看到,清洗后,污渍基本已经去除,但咖啡渍和沾色就很难去除了。这与大多数其他竞品的测试结果类似。

总的来说,荣米的清洁拖把效果还是不错的。除了拖把上的一些污渍外,其他污渍都可以清理干净。如果家里环境特别脏,洗拖把特别脏,可以多清洗拖把几次。

5.避障

这款睿米的避障为红外+机械避障,相比竞品来说一般,至少不是纯机械避障。雷达优先可在APP上开启。开启后,雷达将作为主要检测传感器,减少碰撞。

以下测试均开启雷达优先,且均加速4倍。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效果:

可以看到,除了第一次与凳腿的碰撞比较重外,与其他凳腿的碰撞都比较轻,在绕行过程中甚至还有躲避动作。

机器选择忽略低称重秤,直接将其当做障碍物通过。

水瓶和鞋子都是中等高度的物体。可以看到,碰撞后机器都有绕行动作,但绕行算法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绕轨道运行的过程中,还是发生了碰撞,物体被推开了,不过好在距离被推开了。不远了。

综上所述,睿米采用了典型的红外+机械模式进行避障。红外线起到一定的作用,机械碰撞力不强,所以不是碰撞。只要触发机械碰撞板,绕行就会开始,但绕行策略仍有改进的空间。对于像秤这样特别低的物体,我会忽略它并直接跳过它。

6、用水量

以我自己为例,给大家一个参考。

全屋清洁面积约44平方米,耗时56分钟。装满水时的重量(至MAX线)约为4124g。标准模式下,应用程序设置为每12分钟反冲洗一次(最节水)。

打扫完全屋后,净水箱还剩2851克,用水量为1273克。剩余的水可以支持整个房子的两次清洁。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实际清洁面积在45平方米左右的家庭来说,满水箱可以支持3次全屋清洁。

全屋保洁前水箱 VS 全屋保洁后水箱

7. 噪音

测试方法:在3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内,机器采用4个吸风齿轮进行工作。将手机放置在距地面1.5m处,测试工作时的平均噪音。

从下图可以看出,四个档位的平均噪音水平分别为61、62、68、75分贝。静音档和标准档分别是61和62分贝,比较轻;最大档位平均音量75分贝,有点吵。

结论:机器人工作时,如果家里有人,建议选择二档;如果家里没有人,可以选择最高档。

噪音报告 8. 穿越障碍物

实测配备拖把时越障能力小于2cm,约1.8cm;不配备拖把时,可以达到甚至超过2厘米。

安装拖把支架后,越障性能下降,这是所有拖把式扫地机器人的通病。

5、购买建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9 21:20 , Processed in 0.0618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