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0

睡眠:艺术与生活——从戈雅、鲁本斯到盐田千春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480
发表于 2024-11-6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睡眠是连接梦想与现实的创造力源泉。到目前为止,以‘梦想’为主题的展览有很多,但围绕‘睡眠’的展览几乎没有。” ——本次展览策展人、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研究员古馆亮)

睡眠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也是艺术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睡眠不仅仅意味着休息;它还意味着睡眠。这是一种可以理解为生理的、潜意识的、甚至神秘的行为。目前,日本六家国立美术馆正在举办联合展“睡眠:艺术与生活——从戈雅、鲁本斯到盐田千春”(“睡眠展:アートと生きることゴヤ、ルーベnssuから塩千春盐田”)。由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举办,展出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弗朗西斯科·戈雅( Goya)等 17 世纪至今 33 名艺术家创作的绘画、版画、装置、绘画、版画和装置作品。 、盐田千春 ( )。视频及其他形式的作品120件。

展览探讨了艺术作品中“睡眠”的各种形式和状态所传达的信息,从入睡与醒来、梦境与现实、生与死等不同角度分为七个章节,即《闭上你的眼睛》 、《梦境还是现实》、《生活的悲伤》、《我不只是在睡觉》、《等待醒来》、《河原温:睡眠是存在的基础》、《再闭上眼睛》(》目を闭じて」)、「梦」かうつつか」、「生のかなしみ」、「私人はただ梦っているわけではない」、「目覚めをwaiつ」、「河原温的存在证明」しとしての「睡觉」、「もう一次,闭眼じて」),在解读睡眠这一生理行为的同时,以此为线索,关联贫困、歧视、传染病、环境污染等各种社会问题。各个时代,引发人们对意识与无意识、梦境与现实、生活与现实的认识。对死亡等问题的思考。

展会现场

鲁本斯,《两个熟睡的孩子》,1612-13,油画,50.5x65.5厘米,国立西洋美术馆收藏

阿布和生,《百姓的日夜》,1938年,油画,127.6x144.3cm,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收藏

内藤丽,《死者之枕》,1997年,丝线,6.3 × 4.8 × 2.7厘米,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藏

展览入口

从闭上眼睛开始

闭上眼睛是进入睡眠时的第一个动作。这种行为看似随意、轻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把目光从外向内,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静地面对真实自我的机会。展览以《闭上你的眼睛》拉开帷幕,展出奥蒂诺·雷东(Redon)、古斯塔夫·库尔贝( )、尼古拉斯·兰克雷( )等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呈现艺术作品对“闭上眼睛”的隐喻,即睡眠的第一阶段。

库尔贝《裸睡》,1858年,油画,50×64厘米,国立西洋美术馆收藏

在19世纪中叶的法国,沙龙等公共场所展示的裸体女性人物通常拥有完美的身材和皮肤,并被置于某种异域神话背景中,从而达到升华形象的目的。然而,挂在私人卧室里的裸体女性肖像往往带有毫不掩饰的色情含义。库尔贝希望通过在公共场合展示他不理想的裸体画来改变公众的品味和观看方式。出于这样的艺术理想,库尔贝的画作《裸睡》拒绝迎合男性观众的目光,展现了一个姿态随意的裸体女性形象。她仰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似乎在休息。在这里,闭目放松的状态成为摆脱束缚、放下伪装的象征。

奥蒂诺·雷东,《闭上眼睛》,1890 年,版画,31.2 × 24.2 厘米,国立西洋美术馆藏

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画家雷东认为,绘画主要是想象的结果,而不是视觉印象的再现。因此,他反对印象派对色彩、光影的追求,致力于表现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鬼怪、鬼怪和幻觉。在他的作品《闭眼》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低着头、闭着眼睛的人物。他仿佛在冥想,带着慈悲和感伤的品质,让我们体验到生命中最深刻的宁静与平和。闭上的眼睛反映的是一种睡眠或死亡的状态,一种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内心回归自我的精神世界。雷东曾在日记中谈到“闭眼”的神奇魅力。他认为,在微闭的双眼和沉默的表情中,宇宙的奥秘转化为象征性的绘画语言。思维和智慧是神秘的,难以用言语表达,只能被理解。这也形成了雷东独有的特色。艺术风格。

本次展览中,海老原喜之介的《沉睡的姐妹》( )、饶家恩的《快速眼动睡眠》(REM Sleep)等作品也表现了人物闭眼的状态,或用抽象的形式讲述想象中的故事。 ,或者真实记录特定群体的生存状态……这些作品用传统或现代的艺术形式来体现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闭上眼睛”这一行为背后的象征意义。所提出的社会问题很有启发性。

进入睡眠: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做梦是睡眠的第二阶段。在梦中,人们很难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是否真实。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时,梦境和人的意识都会消失。从这个角度来说,睡眠可以说是“死亡”的另一种形式。展览的第二至第四章“梦境还是现实?”、“生活的悲伤”、“我不只是在睡觉”,由弗朗西斯科·戈雅、楢桥麻子、盐田千春、森村康正等艺术家呈现。作品带领观者从理性的清醒状态进入潜意识主导的睡眠状态,探索幻觉与现实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与死亡的意义,以及睡眠在不同历史背景和时代的意义。 。



戈雅,《理性的睡眠产生噩梦》,1799年,蚀刻,21.6 × 15.2厘米,国立西洋美术馆藏

楢桥直子,《水中半梦半醒》,2004年,摄影,60.1×90.3厘米,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收藏

睡眠如何将梦境与现实、虚构与现实联系起来?展览的第二章以“梦想还是现实?”为题对此进行了探讨。展出的作品《理性的沉睡产生噩梦》是戈雅版画集《洛斯》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绘了西班牙启蒙运动后期人们的理性被压制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图中的男子弯腰伏在办公桌上,把头埋在怀里,而象征愚蠢的猫头鹰和象征无知的蝙蝠则伺机攻击沉睡的人。这些可怕的形象隐喻了现实社会中各种虚伪、贪婪、腐败的人物。艺术家用对梦境的描绘来批判人性的弱点,呼唤理性的觉醒。

楢桥尚子的摄影作品《水中半梦半醒》采用了半淹没在水中的独特视角。前景中的水面占据了构图的主导地位,遮挡了远处的建筑物和山脉,给观看者一种被波浪淹没的感觉。 。在拍摄过程中,楢桥麻子的身体被淹没在水中,这意味着她也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艺术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对人类世界的思考,即人造物体和技术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无助和脆弱。整个画面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悬浮的,悬浮在空气和水之间,徘徊在焦虑和幸福之间,徘徊在梦想和现实之间。

盐田千春,《落沙》,2004年,单声道视频,4分钟,大阪国立近代美术馆藏

荒川周作,《爱因斯坦在事物的结构与最微弱的声音之间》,1958-59,水泥、棉布、尼龙、涤纶布和木片装在木箱中,166×107.7×21厘米,大阪国立近代研究所博物馆收藏

展览的第三章“生命的悲伤”通过多件重点作品展示了睡眠与死亡抗争的艺术。在当代艺术家盐田千春的作品《落沙》中,一名女子躺在黑暗的房间里,沙子从她头顶的屋顶倾泻而下,她陷入了沉睡。盐田用睡眠的生理行为来表现人类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和不安,从而在此基础上探索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在事物的结构与最微弱的声音之间》是艺术家荒川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棺材系列”作品之一。艺术家在木箱内铺上紫色缎垫,并在其中填充形状奇特的混凝土块,营造出一种诡异甚至不适的感觉。这些混凝土块具有巨大的物理特性,并以人形排列在象征棺材的木箱内,暗示着死亡命运的逆转。这就是为什么荒川一直试图通过艺术寻找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

森村康正,《激情季节/安魂曲:第一章》,2006年,单声道视频(高清、彩色、有声),7分47秒,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收藏

北川敏二《农歌》,1938年,油画,161.5×130厘米,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藏

继前两章讨论的“睡眠”主题之后,展览的第四章《我不只是在睡觉》进一步利用睡脸所营造的不同梦境,串联起一系列关于战争、歧视、贫困等的故事。关于社会问题的记忆。

森村康正的影像作品《激情季节/安魂曲:第一章》再现了 20 世纪与战争相关的毁灭性事件,包括 1963 年肯尼迪枪击事件和 1970 年在东京自卫队的演讲。伪装成历史上多个经典人物,仿佛在上演一场梦。艺术家通过《安魂曲》的形象赋予睡眠一种反映时代的意义,幽默、讽刺又发人深省。北川敏二的作品《农民之歌》深受墨西哥壁画运动的影响。它利用阴影的表现力和人物的三维效果来营造一种奇异的氛围。画面上,男人和女人正在演奏乐器,但他们的表情并不轻松,甚至有些悲伤和沉重。画面背景充满了与死亡相关的物品,如随意丢弃的枪支、兽骨等,暗示着个人和时代的噩梦。艺术家以此批评日本政府在二战期间犯下的残暴罪行。

无论是真假难辨的梦境,还是无意识状态下的深沉睡眠,展览的第二章至第四章都让观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重新思考活着的意义、生命的旅程、灵魂的进化。代表“睡眠”过程的作品。微妙的。睡眠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清醒世界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现实生活的各种状态。这些代表睡眠状态的艺术作品在展览中的公开呈现,也无形中赋予了睡眠这一私密、个人的活动以社会意义。

睡觉等待被叫醒

从闭上眼睛,进入梦乡,到无意识的深度睡眠,当人们醒来时,睡眠已经成为生命旅程的一部分,成为记录我们存在方式的基础。展览的最后三章分别是 (Singh)、On  (On)、 (Puvis de)的《等待醒来》、《河原论:睡眠作为存在的基础》和《再次闭上你的眼睛》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在艺术中诠释等待被唤醒的沉睡,探索睡眠生理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意义。

,《文献室》,2011-13,胶印,尺寸可变,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藏

川口龙夫,《关系:种子、土壤、水、空气》,1986-89,铅、黄铜管、铜管、铝管、种子、土壤、水和空气,尺寸可变,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



在“等待觉醒”的章节中,达亚尼塔的摄影作品《文件室》聚焦于一个破旧、凌乱、堆满文件的房间。这些成堆的文件有各自的时间和地点,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当所有的不幸、情感和希望都凝固在纸上时,这些文件就呈现出拟人化的特征,文件室里就挤满了人。死亡停尸房。在纸的森林里,真相被深深地埋藏着。他们一动不动地躺在黑暗中,陷入了漫长的睡眠,等待着黎明的到来。川口龙夫的作品《关系——种子、土壤、水、空气》的灵感来自于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布置在地板上的金属管分别用来容纳土壤、水和空气,象征着自然世界的破坏。受人类物质文明控制。墙上悬挂的面板由铅制成,上面包裹着象征生命的种子,暗指为躲避核事故污染而被迫逃离的人们。这种生活受到高度限制、经济停滞、一切生产活动都受到压制的原始状态,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转化为抽象的睡眠概念,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唤醒人们沉睡的道德和对自然的尊重。 。的照顾。

河原温《1980年6月23日》《今天》系列,1980年,布面丙烯,25.5×33.5厘米,大阪国立近代美术馆收藏

《河原温》是《我起床》系列作品之一,写给楢原风高的明信片

河原温是二战后日本艺术的领军人物,也是本次展览中唯一一位独占整章的艺术家。本章围绕《我起床》《今天》《我还活着》三个系列探讨河原温作品中睡眠与清醒、生与死的关系,从更深层次探讨艺术中的主题。睡眠的可能含义。 《I GOT UP》是河原温创作的三个系列作品之一。从1968年5月10日到1979年9月17日,河原温每天都会寄出一张明信片。每张明信片的背面都写着“我起床了”的字样,最后还加上了当天的起床时间。日期、地址和收件人姓名。艺术家通过在明信片上写下起床的时间来记录自己日复一日的睡眠。他的创作就像睡眠一样,有规律、有风格、根据不同的地点进行调整。这些作品看似毫无意义,但河原温希望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时间和地点的记录,而是其背后的艺术理念——当睡眠成为一种形式,时间必然会流逝,而我们的日常生活又意味着什么? ?

昼夜的循环,醒与睡的交替,睡眠作为生活中的规律早已为人们所习惯。本次展览的第五章到第七章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让我们意识到,每次从熟睡中醒来,我们获得的其实不仅仅是疲惫的恢复和精神的休息。正如每一次沉睡都等待着被唤醒,生命中的每一次经历都有其价值。

萨凡纳,《穷渔夫》,1887-1892年,油画,105.8×68.6厘米,国立西洋美术馆收藏

展览的最后一章“再次闭上你的眼睛”似乎在暗示整个展览结束后应该做什么。它与序言相呼应,提醒观众欣赏艺术的乐趣和反思人生价值的乐趣尚未结束。展览以沙·万纳(Sha Vanna)和金明淑(Kim Myung-Sook)的两幅作品结束。前者通过展现绝望的穷人形象来引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后者则通过人物的沉思表达来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引导观者审视可能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清醒状态下再次入睡的含义。 “再次闭上眼睛”可能意味着对过去的沉思,对明天的憧憬,对自己的反省,或者对他人的臣服。

展览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展示设计也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室和设计师平野敦的规划下,整个展厅装饰有窗帘般的窗帘图案,象征着睡与醒之间的半醒状态。展览标题和章节采用独特的字体,形状飘逸,也巧妙呼应“睡眠”的主题,向人们展示睡眠的世界。此外,展厅内重新利用了上届展览的墙壁,以保护环境,这也体现了本次“睡眠”展览隐含的另一个主题,即“可持续性”()——睡眠在维持生命中的作用。这是一种持续的行为,需要定期重复。

第二章 展会现场

第五章 展会现场

展厅详情

睡眠占据了人一生的三分之一。在宁静的睡眠中,人们摆脱了世俗的烦恼,在虚幻的梦境中体验着最美的幻想。睡眠的定义不仅仅意味着休息或死亡。生命的早期阶段,人的思想觉醒的过程,也可以算作一种睡眠状态。未使用的材料和遗忘在角落的垃圾物品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形式。睡眠。睡眠的意义取决于你何时、何地以及在谁面前闭上眼睛。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曾说过:“只有醒来才能揭示睡眠的秘密。”当思维徘徊在现实与感知之间,当潜意识与理性对峙时,人性与生命将如何呈现?这次展览给了我们答案。

展会现场

编译/曹晓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9 12:50 , Processed in 0.1288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