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从知乎热帖到微信公众号头部账号,这篇文章的方法论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998
发表于 2024-11-7 08: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最初是对知乎问题的回答。微信上曾发过一次。可能是用词不当,发布后不久就被删除了。不过自从发到知乎之后就一直没有被删除,反响也很好。我刚刚查看了它,它已经获得了 300 万次观看和 26,000 多个点赞。这也是知乎上的热门帖子。

而且这篇文章整体写得非常真诚客观,所以这两天后台很多朋友都说2020年比较恐慌,所以我就让他们转发了。

令人非常激动的是,上次我发布这篇文章时,我们的帐户浏览量还不到 10,000 次。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现在文章已经到了差不多10万篇了,慢慢进入了微信。已经被纳入公众号头条了,这说明博主一直在文章里讲的方法论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比如慢启动、从线性到指数等等。

以下文字:

最难突破的是父母

父母是每个人的起点,也是大多数人的天花板。中国最近一代人的大多数人都比他们的父母过得更好,因为他们的父母被推迟了。在接下来的几代人中,每个人都将能够看到我言语的力量。这就是美国、英国、德国的成熟社会。很明显,大多数孩子无法超越他们的父母。

我经常看到一些一事无成的父母,他们用健全的方式教育孩子,但孩子却似乎故意与他们作对。我觉得这很有趣,因为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在模仿你。你怎么做?他会做他想做的事。当然,长大后他也会教育儿子,教得条理清晰,但孩子还是装作听不见,然后就做什么该做的事,他就做他父亲喜欢的事。

换句话说,排除低概率的基因突变,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两组基因。一组是生理基因。您的孩子看起来像您,并且瞳孔颜色和耳垂形状与您相同。这是一种生理基因。另一组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基因。您的孩子做事非常像您,思考方式也非常像您。如果没有义务教育,你的孩子很可能就是你的翻版。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基因。

最好是接受义务教育。毕竟,你可以向牛顿学习一些基本常识,向鲁迅学习一些骂人的话,如果学得更深入,你还可以知道薛定谔的猫是什么。所有的知识不再局限于父母,但父母无疑对孩子有着近乎决定性的影响。

换句话说,富人会把他们的一些经验传给他们的孩子,而穷人会把他们所有的小玩意传给下一代。即使他们自己知道很多事情是错误的,但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其传递出去。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父母像孩子一样,这是悲观且令人不安的消息。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无法从父母那里学到很多有用的生存技能,因为父母自己也不太了解,而这种状态永远会通过“社会基因”遗传下来。

这在农业时代尤其明显,因为那时读书是一种奢侈,知识不可能像现在这样随随便便就接受。一般家庭根本没有想过读书和识字,他们的经验几乎都来自于父母。 。只有像曾国藩这样的小地主家庭。大儿子在家努力工作,剩下的聪明孩子就被选去读书。如果这一代是读书人,下一代就可以成为进士之类的了。 。

等这孩子出人头地,他就带着家里的其他兄弟出去。比如,曾国藩威风大盛的时候,就带着自己的两个兄弟曾国华、曾国荃出去和他一起在外面打仗,​​立功。后来,曾国华战死。到了三河镇后,另一位兄弟曾国荃后来也发迹了,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也很不错。

正如你所看到的,整个古代都是遵循“进化算法”,一步一步,每一代都选拔和培养最优秀的人。一个人发展了,大家就一起发展了。

与古代相比,现代社会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德国。被认为是德国和美国快速追赶英国的王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以煤炭开采和纺织为主,技术含量不高。英国当时把工人当作牲畜。如果一组死亡,另一组将被取代。根本没有提到人力资源。

德国是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电力时代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他们必须具备相关知识。英国的“动物教育”模式已经过时,因为文盲无法操作电气设备。重视教育,确保全民高素质 德国和美国后来居上,此举后来成为日本、中国等后发国家的王牌。

义务教育迫使孩子们上学。一方面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别笑这个。是真的。在美国这样的大熔炉国家,每天早上孩子们都要背诵誓词,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上帝之下,不可分割”。久而久之,民族意识就出现了。民国时期没有义务教育,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这可不是开玩笑,马主管之前就说过,“中国人”这个概念完全流行起来还不到七十年。

义务教育的另一个好处是打破“社会基因”。父母只知道一些事情,他们可能是魔术师。这不是废话。我们的文章已经多次提到这一点。韩国到处都是魔术师,发达国家也到处都是魔术师。例如,美国有很多魔术师在家里告诉孩子,上帝在七天内创造了世界。学校实行义务教育。在过去的两百年里,孩子们被强行拖到学校,接受大爆炸、进化论、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灌输。这一时期美国宗教信徒比例大幅下降,与义务教育的普及有密切关系。现在美国宗教信徒的比例应该是一半左右。

中国也是如此。近年来创造了许多奇迹。一个贫穷渣男的村庄,能够通过几十次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冲破父母的天花板。不得不说,义务教育有无数的优点。

但这些毕竟是少数。世界各地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发现各个阶层的人都聚集在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杰出人物云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故意具有排他性。这是一种经过数学证明的“同质分层”机制,存在于各个物种和文明之间。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穷人,你离开了家庭,尽量不受到家庭的影响,但是你的社会阶层决定了你周围的人一般都不是特别优秀,你无法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想要厉害,就必须突破这个圈子。

可怕的同质化分层

一般来说,早期社会是相对平等的。这有点像用力摇晃水和油并将它们混合在一起一段时间。但静置一段时间后,水和油会逐渐恢复到分离状态,各阶层会形成明显的差异。边界。别以为这没有道理,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比如说,中国以前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这些“土炮”都去大城市读书。我们发现大城市的人和我们没有太大区别,也不是很时尚。我们班当时大部分城市人都住在大城市里很常见的单位宿舍里。我看着他们,觉得还不如住在我们这样的小县城的小平房里舒服。我觉得2008年左右是一个分水岭。城市和乡村迅速分化。大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时尚,看起来与农村的年轻人不一样。

我以前的大学同学现在在大学教书。他曾对我感叹,当他站在讲台上时,他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学生来自大城市,哪些学生来自像他这样的乡村。

而且他发现,有一件事,这几年变得越来越明显。大学里像他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他上大学的时候,整个学校到处都是土炮。盛大的场面已经不再重演。

事实上,如果我们观察欧洲和美国,我们可以发现欧洲和美国几百年来一直在稳定的制度下发展,他们的社会已经变得非常稳定。与我们国家不同,它经历革命才70年,认真稳定发展才30年、40年。现在大家都开始谈论富人阶层和中产阶级了。中产阶级可以花一年的时间在孩子身上。花费数万或数十万,教育变成了一场军备竞赛。每个人都觉得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未来,这种状态只会越来越严重,变成“循环”。各个圈子都会一起愉快地玩耍。在某些圈子里,人们只需要维持现状,就不会堕落。在某些圈子里,却需要不断向上的突破。

有点像有些人住在高楼层,只要不摔下来就行。有的需要气喘吁吁才能爬上去。问题在于,水平较高的人在竞争中保持着较高的优势。级别越低,人们的资源和条件越差,就越难往上爬。这不仅仅是说我们国家,全世界都是这样,而且越是成熟的社会越是这样。下图是德国的情况。德国5%的人拥有近一半的房屋:

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出租。

莱比锡只有5%的人拥有房子,其余的人都租用这些人的房子。

网络上曾经有一种说法,德国人不着急买房,所以房价不高。然后我在德国住了一段时间,前几天又去了一次。我向我们的几家公司询问了有关德国的情况。朋友们,我说你们德国人对房地产消费的看法真的这么开放吗?他说只有白痴才不喜欢房子。他们存不了钱,买房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一般买不起房子。德国政府鼓励买房,首付很低,但仍然不可能人人都买房。上升。

如果继续按照现在的模式发展,很快就会出现欧美那样明显的分层效应。从一开始,优秀的家庭就会在好学区买房,然后通过好小学升入好初中,然后是重点中学、重点中学、好中学。通往大学的道路正在兴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进了好小学就一定能上名校。欧美顶级私立学校没有这种效果,但概率会大大增加。相应的,普通人的概率大大降低,受教育的权利一点点往上走。可以逆转吗?这并非不可能,但要做到并不容易。

比如明清时期,朝廷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南方的科举考试比北方好得多。原因有很多。比如南方少有战乱,很多知识分子家庭根基雄厚。这些知识分子家庭往往藏书数以万计,甚至还有图书馆,还有历代在朝廷做官的人。他们熟悉科举考试的程序。辅导家里的孩子自然是有加分的。

更重要的是,从宋朝开始,南方经济开始超越北方,南方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养育孩子。南方就读儿童的比例和数量远远超过北方。

福建、浙江的书院数量比其他省份的总和还多,经济实力的优势将反馈到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层面。所以,中国的招生模式有点像现在的明朝以来的招生模式。每个省都会照顾,而不是简单地承认整个国家。不过,在每个省内部,仍然有一些地方占据了全省绝大多数的名额,比现在要多得多。比如,现在各省的重点中学不是都抢走了一半以上的名额吗?

所以,不要怀疑,再过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化,圈子将会到处进化。如果你不能进入这个圈子,你就无法做某些事情。例如,如果你的孩子不能进入一些好学校,你将无法通过211和985考试,或者很难通过考试。如果你进不了这样的大学,你以后就进不了那些互联网公司。该博主表示,这并不是为了兜售焦虑,而是一个即将到来的客观现实,或者说它已经在这里了。

消费的束缚

《富爸爸穷爸爸》里,有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

穷人和富人都购买奢侈品,而穷人往往每个月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来购买本应投资或留给孩子的财富。富人用他们创造的资本购买。穷人购买奢侈品确实让他们看起来很富有,但他们立即陷入了债务危机。每月的工资用来还债,继续贷款,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也就是说,普通人花工资,而一些有富人眼光的人,会把钱存起来,买能给自己带来钱的东西。能带来钱的东西就叫资产,然后用资产给他们带来钱。钱,因为该收入被视为被动收入。

而且,穷人的消费和富人的消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德国一位顶级房地产开发商曾经说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言论。他说,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钱就不能花了。如果你买了一辆豪华车,汽车的价值就会增加。如果你买了一块手表,手表的价值就会增加。如果你买黄金,黄金就升值了,你无法通过消费消除货币。这可能是有钱人生活中最无聊的部分。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这种资产消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极其困难。最基本的一点是,这几年,大家慢慢开始意识到,如果你买了几套房子,然后坐在那里做包租人,那该多刺激啊,但问题是,如果你明白了原理,怎么办?处理它吗?

这个问题首先也是最困难的一点是它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我在哪里可以找到它?如果你慢慢存钱,你可能需要存到足够大的年纪才能存够买房子的首付。但问题是你赚的钱不够。对于大多数穷人来说,最困难的事情就是钱不够花。怎样才能省钱买房呢?资产?有人说可以借钱,但当成交量低的时候,大杠杆几乎就是自寻死路。

更郁闷的是,穷人信用差,借不到钱,或者借钱成本太高。这里所说的信用不是生活中的信用,而是银行对你的信用评级。如果一个穷人没有抵押品,评级又低,银行要么不借钱给你,要么利率极高。

但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90%以上的钱都是来自银行贷款。是的,没错,市场上90%以上的钱都是来自贷款。如果你借不到钱,很多游戏就不让你玩。

所以,这个事件对于那些有条件但消费观有问题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但是对于真正贫困的人来说,几乎没有解决办法。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窄,但他们仍然只能这样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郁闷的事情了。

当然,有些人“道理都懂,但由于客观条件而无法操作”,但真正缺乏思想的人还是有很多的。我的一个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当了一名村官。他说,国家对贫困户有拨款,但很多贫困户并没有用好这笔钱。很多人收到后就随意花掉。他感叹,有些人因为缺乏机会而贫穷,而有些人确实活该贫穷,却得不到帮助。起来。

习得性无助

下面这段来自微博“硅谷忘川”(这个账号资料很丰富,有兴趣的可以关注)。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我其实也有类似的感受,但一直无法用言语来概括,直到他发了一篇帖子,所以我不需要总结,所以我就复制一下: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缺乏选择的状态,潜意识大脑就会逐渐认为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现状,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就会进入一种叫做(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变得更加消极。即使情况发生变化,有机会,也不要采取行动。严重的情况下,这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抑郁。当选择很多的时候,自我掌控感就非常强大,使人能够长期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这对身心健康非常有好处。当然,选择太多会带来三个问题:决策需要更多精力,做出选择后犯错误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犯错误带来的心理挫败感更强。

巴里《选择的悖论》(出)

正如你所看到的,如果你长时间不做选择,你的大脑就会变得非常消极。许多人表示,他们感觉自己即将患上抑郁症。其实你可以反思一下,平时自己可以选择的东西是不是很少。这是完全正确的。生活是否迫使你前进?在这种状态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负面状态。

我不想改变,也不想考虑改变。

这也是我这些年亲眼目睹的强者与穷人最大的区别。大多数正常人似乎对生活都有一种“逆来顺受”的感觉,认为就这样了,也就凑合着过。活着并不是不可以,但是坚强的人总是有一个习惯,遇到问题就主动去解决,解决后优化,优化后固化。这两种思维一开始可能效果并不明显,但如果持续十年,那就非常可怕了。

话虽如此,我们还是要给大家看这张图:

有很多事情你要做很长时间都没有任何起色,最后短时间内就会暴涨,比如学习英语、增加公众号粉丝、传播文化理念、财富的积累,甚至这段时间各国疫情的爆发曲线。就是这一切。起初它缓慢而毫无进展,像乌龟一样,但突然间它像鹰一样展翅翱翔在天空中。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大多数人都放弃了。

当然,越有权势的人可以做的事越多,越穷的人可以做的事越少。如果他们没有资源,自然行动力就少,做什么事情都不会顺利,这对他们的信心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你尝试,你自然会崩溃。这个东西是一个积极或消极反馈的渠道。

一个了不起的人有自信,自信帮助他经历痛苦的​​循环,并在实现目标后变得更加自信。不厉害的人恰恰相反。

那么该怎么办呢?

只要按照我们上面所说的相反方向走即可:

如何突破父母的限制?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多学习。为什么中国的高考这么惨?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看出来,这是最廉价的突破方式。这是第一次机会。欧美的趋势是大学学费越来越贵,英联邦等国家干脆把大学当作创收工具。

如何突破同质层分化?

年轻的时候,尝试去大城市,然后努力工作。地方越小,就越坚固。

如何克服消费束缚?

勤俭节约。即使你一生没有存下任何钱,你仍然可以给下一代留下一个好习惯。如果一代不好,就用几代。东西方都是一样的。每个富裕家庭的崛起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上一代也会做同样的事情。为下一代奠定基础。

如何克服习得性无助?

选择去做那些我不敢做的事情,这不仅是我对大家说的,也是对我自己说的。今后我一定要继续这样做。只有这样,我才能永远保持年轻。

而且社会学有一个结论:社会中下阶层的人的收入往往不太依赖运气。这些人的收入是一定的,而且都是固定工资;走得越高,运气的比例就越大。比如对于某个司聪来说,运气的比例就占据了99%以上。做生意、买卖都高度依赖运气。

越富有的人收入中运气成分的比例往往越高。

一般来说,如果你工作很忙的话,一般来说,你应该先努力工作。如果你有空闲时间,别闲着玩斗地主。可以发展一些“幸运产业”。

我的选择是开始做点什么,可以是微博,可以是头条,甚至可以每天剪一些短视频。这句话我之前说过很多次了,前几天有朋友给我发消息,说他上次看了我的帖子后,我深刻反思,发现我没有长处,只会玩游戏。最近开始直播玩游戏,上传了一些游戏技巧,比如绝地求生如何压枪,P社游戏如何上手等。 ,引起了一波关注,以后要当兼职UP主了。我终于知道空闲时间该做什么了。

这就是我之前在小红圈里说的,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变,因为大佬是生产者,失败者是消费者。如果你继续做消费者,你就会花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去和别人玩。如果你玩游戏,吃别人做的菜,而不是转入制作端,那么你将永远深陷坑中,永远无法爬出来。你必须让别人消耗你的东西。互联网时代为何如此美好?因为“生产者”的门槛​​一再下降,传播的边际成本也在一再下降。屌丝不用广告就能推销自己产品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这才是真正的大时代。 。

这里所说的消费,并不一定是指花钱。现在花时间也是消费。现在做出的决定对于一个资源少、动手能力少的穷人来说可能毫无用处,但五年后可能会彻底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你做了某件事但失败了,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许你不是对的人,或者你运气不好。但如果你什么都没做,你觉得自己做不好,这就是一种病。电,有高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8 21:00 , Processed in 0.0750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