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职高毕业花 1200 元买到全套本科学历证明,提升学历竟如此轻松?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991
发表于 2024-11-7 17: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网络上,不难找到打出“学历提升”快速通道的商家。在某社交平台上,法治周末记者随机挑选了一个发布了多个“提升学历,快速拿证”相关短视频的账号,然后将其微信账号添加到“民办学历”中。以“购买本科学历”为由“教育老师”“咨询

随后,这位“老师”给记者发来了一份“2021年全国民办学校”名单,并报价“专科1300元,本科1400元”,“三四天就可以出证”。

法治周末记者 郑超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职高毕业生王力(化名)根本不知道“学历提升”是多么容易。

去年年底,职业高中毕业后,他花1200元购买了“全套本科毕业证书”——印有自己名字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以及成绩单、学生登记表和毕业证书。学生和就业推荐信。

花1200元购买了上述证明文件后,王丽觉得“相当值得”。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他在招聘平台找工作时,“十家公司就有八家问我是否有本科学历”。

据王力介绍,如果没有这些假证明,他连与用人单位沟通的机会都没有。今年2月,他确实以假证书为“敲门砖”获得了工作机会,尽管网络运维工作只持续了一周。

真假“民间教育网”

在网络上,不难找到打出“学历提升”快速通道的商家。在某社交平台上,法治周末记者随机挑选了一个发布了多个“提升学历,快速拿证”相关短视频的账号,然后将其微信账号添加到“民办学历”中。教育老师”以“购买本科学历”为由进行咨询。

随后,“老师”给记者发来了一份“2021年全国民办学校”名单,并报价“专科1300元,本科1400元”,“三四天就可以出证”。

据这位“老师”介绍,上述民办大学和职业学校的学历“可以在学校官网和民办教育网站上查询”。他还提醒,“求职时,大多数企业都承认,但不能用来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进入国企。”

据了解,学信网是教育部指定的唯一查询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网站。那么,民教网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呢?

法治周末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民教网”三个字,发现多个域名不同的网站,但均缩写为“民教网”。记者点击其中一个网站后发现,该网站首页有这样的声明:“本网站仅向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或注册的民办学校、培训机构提供平台信息服务,绝不提供平台信息服务。”参与任何涉及买卖和制作民办学校证书的违法行为,都将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

法治周末记者查询后,甘肃省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年出具的刑事裁定书显示:“被告人张某1聘请被告人郭某设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民办教育网(简称“民办教育网”)网站提供虚假学历信息在线查询服务,聘请被告人金某、张某2协助其进行信息录入、审核工作,并招募被告人石某等人收集、上传、录入虚假学历信息。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被告人毛某申请伪造大学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其行为已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事业单位印章罪。”

从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同年出具的另一份刑事判决书中被告人的供述中,可以还原出证件信息如何上传到“民交网”的过程:“如果客户需要在网上查找,我会将客户信息记录在中国民办教育网(简称:‘民教网’)上。” “我刚刚在QQ群里购买了‘民间教育网’的二级后台账号和密码,买了5个。”,一共花了3000元。”“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二级后台后,找到学校名称并在下面添加学生信息。如果没有学校名称,请自行添加学校名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之所以有网站发布此类虚假信息,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开展清理行动,对这些发布虚假信息的网站进行查处。



他认为,需要强调的是,学生想要提高学历,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花钱购买所谓文凭的行为本身就是欺诈。要获得国家认可的文凭,需要完成相应的课程,达到相应的培训质量。用钱买来的文凭是没有含金量的。

组织创建“完美的求职者档案”

王丽曾担任健身教练和辅警。辞职后急于找工作时,他被一本印有“北大青鸟”标志的培训机构宣传册所吸引。宣传单上写着“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获得学历证书”。

2021年6月,王莉通过培训机构宣传单上的咨询电话报名参加该机构的“网络运维工程师”培训。培训时间为6个月。其间,他向该机构缴纳各类费用近4万元。

经过半年的培训,之前没有任何计算机技能的王丽感觉自己对所学的知识还是“一知半解”,他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网络运维工作。该组织承诺“月薪1万元”。学习小组里,院校老师经常分享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好消息”。这一系列不断更新的“高薪”数字暂时打消了他的顾虑。

培训期满前,组织组织学员参加“阿里云”认证在线考试。考试开始前,老师给他发了一条私信,里面有考试答案。不久之后,王丽就收到了“阿里云”颁发的这张证书。

王莉表示,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找到工作,机构老师也会对他们的简历进行“优化”。在该机构老师精心制作的简历上,王丽之前的工作经历被换成了不存在的项目管理经验,专业技能一栏也写满了专业术语:“精通阿里云环境搭建和部署。”手术;精通/Linux操作系统(、),熟悉Linux环境下中间件(、Nginx)的安装和部署……”采访中,王莉向法治周末记者坦言,“简历都是假的”。

凭借着“完美”的简历和“阿里云”颁发的证书,该机构的老师提出了最后的建议——买假学历,理由是“没有学士学位,找不到好的学位”。工作。”就这样,王丽凭借组织打造的“完美求职者”档案和假学历,很快在一家公司找到了“网络运维经理”的工作。

这份工作的月薪是14000元。收到公司的入职邀请后,王力很兴奋,但更多的是担心。他反复问自己:“如果我到了那里,我的秘密被揭露了,会发生什么?”

入职一周后,王丽因不符合岗位要求,主动离开公司。据他所知,像他一样的培训机构学员在入职后因无法胜任工作而被解雇或主动辞职的还有不少。

一位资深互联网从业者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此类培训机构允许学生自愿报名,但并没有告知他们学习网络运维技术有门槛。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不适合这类课程。短短几个月,时间不够你也学不会。机构只能通过降低课程难度,一步一步教你。最终,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命令。如果他们去正规公司应聘,是无法通过面试的。 ‘他们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有些机构的销售模式就是为了欺骗不懂的人。”

只要交钱,就可以“免试报名,全程报名”?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开展的青年对两会期待调查显示,在两会各项议题中,就业创业(74.0%)是受访者最期待两会议题。受访者认为性别、学历、是否应届毕业生等就业歧视的存在(68.0%)使他们在就业领域遇到困难。

随着2022届大学毕业生数量首次突破1000万,提高学历逐渐成为职场低学历群体的迫切需求。与王丽的经历类似,“2000后”张晓宇在求职路上也遇到了“陷阱”。

2020年底,张小鱼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则“高职院校扩招”的广告。发布广告的公司称,可以免试申请全日制大学招生。



在张晓宇与公司工作人员的沟通中,后者表示:“通过助学网站报名,免试报名,全程报名(无需上学),保证毕业。”

张晓宇信以为真,加入了该公司的微信账号,先支付了2000元定金,随后与他们签订了合同,又支付了6000元。过了一段时间,张小鱼再次咨询,公司因疫情延迟报名,让他稍等。

直到今年3月,章小鱼还没有注册。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在上述短视频平台上,张小鱼联系了很多和他有同样经历的网友。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该机构给张晓宇出具的合同中写着“甲方负责乙方的报名、考试报名、学籍管理、考试管理……学习指导、证书颁发”。 , ETC。”以及“提示”:“为避免人为干扰合作项目的运行,乙方承诺在开始培训辅导后,直至取得证书为止,不再就检查和进展情况向当地教育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任何形式的咨询”。已获得。”

王丽购买的“全套本科学位证书”。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了解,2021年10月,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广告发布和管理的通知》,要求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广告教育继续教育不得含有“无需学习”“无需上课”“快速取证”“不考保通过”“不考退款”等任何虚假违法内容。不得对教育效果作出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盈科全国教育与校园安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程志银分析,上述机构的广告属于虚假宣传,可能涉及违规招生。制作假学历还会涉及私刻公章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学生来说,“走捷径”的想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学生必须经过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历。作为成年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能力来判断这些行为。

北京汉卓律师事务所律师霍明亮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学术造假现象,无论是制造、销售假文凭,还是购买假文凭、使用假文凭,非法的。他认为,杜绝学历造假问题,不仅要依靠法律惩罚,更需要探究学历造假的深层原因。从现行用人机制看,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许多雇主无法以不拘一格的方式提拔人才。

霍明亮表示,用人单位通过最直观、最简单的评价方式筛选人才,即通过学历设定门槛。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知识含量较低的职位时,还提出了很高的学历要求。当职位与我们聘用的人才的学历和专业不符时,显然会造成人才的浪费。这也迫使一些工人迫切提高学历,有的甚至诉诸非法手段。如何完善人才选拔和人才引进机制值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被企业录用,一经用人单位发现,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其劳动合同将被视为无效。若因此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此外,不少单位在员工入职前都会对员工进行背景调查。霍明亮补充道,如果员工因学历造假而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势必对其今后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把文凭当作一门生意,动摇了教育的公平和秩序。”熊丙奇认为,允许学生通过“运营”方式获得文凭的机构属于非法经营,“免试、保证通过”等信息满天飞,这也体现了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如何治理学术造假乱象?熊丙奇指出,首先,监管部门要严厉查处网络平台、自媒体发布的虚假广告信息,查处和取缔违规经营的学术继续教育机构;其次,高校要坚守底线,引导受教育者选择合法正规院校,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此外,受过教育的人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而要注重教育质量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民办教育扩大了人们的学习机会,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获得真正的学历值得鼓励。但获得文凭的难度就相当于其含金量。‘不考试’此类广告严重损害民办教育形象,并会导致民办学历歧视,认为提高学历就是“花钱买文凭”,因违法而没有真正受益者。运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7 10:26 , Processed in 0.06013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