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4|回复: 0

湖南举办全国科普日主场系列活动,航天育种成重要科普主题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589
发表于 2024-9-25 10: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明军

5月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十天,90多项实验正在太空进行。

与此同时,由湖南省科协、省教育厅等单位主办的全国科普日(湖南)系列主题活动也在全省开展,其中航天育种是重要科普主题。

“2300多年前,屈原在《天问》中提出有关苍穹浩瀚的问题”“杂交水稻在湖南成功培育,为粮食生产作出突出贡献”……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航天员来自全国各地的航天育种专家纷纷表示感谢,认为此次活动在湖南举办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国航天育种从1987年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将农作物种子送入太空,至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

什么是航天育种?航天育种的重点和事业发展重心又是什么?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这些种子要么已经飞上天空,要么就是太空种子。

石竹、大波斯菊、醉蝶花……在位于湖南省科协大院内的湖南太空探索科学馆,孩子们有机会种植这些太空种子。

“这些种子看上去和传统种子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内部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基因突变。”航天育种专家、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郭锐说。他参与了这些航天种子的培育工作。 。

“太空育种又称‘航天育种’,主要分为三步。”郭锐介绍,第一步是将作物种子或试管苗送入太空,利用太空无法模拟的特殊环境在地面进行高真空、微重力、宇宙高能离子辐射等实验,使种子发生变异;第二步,通过返回舱将种质材料送回地面;第三步,携带进行地面栽培并选择新种子和新材料。



相比传统育种技术,太空育种最大的优势是太空诱发材料突变率高,育种周期缩短。郭锐告诉记者:“以前,可能要10到20年才能找到合适的育种材料。” “太空种子发射技术的应用,有望成为新的育种材料。将种子送入太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带回大量的突变材料,为创造高产、早熟、抗病等优良种质资源创造机会。”

郭锐强调,“有机会”并不代表所有种子送上太空后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也不代表所有突变都是“有益的”。送上太空的种子只能称为种质材料,经过地面培育、筛选、鉴定,并经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的种子,才能称为航天种子。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已开展航天育种试验3000余次,培育审定主食品种240多个。

核辐射诱变育种技术专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核农业与航天育种研究所研究员杨震介绍,目前,我省水稻、油菜、辣椒等作物种子已陆续送往空间科学技术进步,培育出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培两优721”等新品种。

更多“优秀学生”将有机会进入高级班“深造”

在荆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太空返回培育的茯苓菌种仍在一些种植基地进行推广试验。

荆州被誉为“中国茯苓之乡”,早在2013年,当地为了进一步提高茯苓的科技含量,就将两株“香荆28”茯苓菌株通过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开展育种试验。

荆州市茯苓专业协会会长王先友告诉记者,其中一株茯苓经过栽培达到了预期效果,长出的茯苓单株更加均匀、皮薄,产量提高了15%左右。

“虽然我国已开展了3000余次载人实验,但对育种工作来说还远远不够。”郭锐解释道,由于航天育种实验空间有限,一度成为制约空间科学实验发展的瓶颈在航空航天育种方面。

王先友回忆,当年将“香菁28号”茯苓菌种送上太空,曾有过一场激烈的“竞争”。



2013年6月,在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鉴定筛选中,荆州市选育的两个菌株从全国10多个省份推荐的茯苓品种中脱颖而出。

10多年过去了,“更多种子‘优生’有机会进入高级班‘深造’。”杨震介绍,随着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每年将以平均2艘的频率发射,按照计划,我国第二颗航天育种卫星也将于今年发射。

将种子送入太空只是漫长旅程的第一步

“我国航天育种一直强调走产业化道路。”郭锐说,只有选育并重、示范推广并重、科研与产业并举,我国航天育种产业才能更好地助力稳住“中国饭碗”。

2023年5月30日,来自53个单位的136种航天育种种质材料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其中包括来自湖南的南县稻虾种苗、黑虎种苗等。

今年1月27日,南县特有水稻、虾种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进行了5个月太空飞行的交接仪式举行,南县将与湖南省农科院开展联合研究。

“种子立即送往海南,利用当地的光热条件进一步繁育,为早期产业化创造了条件。”杨振介绍,航天育种技术培育的新品种在海南具有良好的技术品牌效应。产业发展,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然而培育新品种并非易事,将种子送入太空只是漫长旅程的第一步,接下来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田间筛选和实验室工作,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即使这“如果进程加快,仍需要6到8年的时间。”杨震说。

“航天育种不是一蹴而就的,难的不仅上得去天上,更要下得去地上。”湖南环境与生物职业学院副院长梁忠厚是航天育种专家。负责黑虎“飞上太空”项目。“黑虎”是重要的中药材和美白护肤原料。这次飞行填补了我省侗族传统药材太空育种的空白。接下来,梁忠厚的团队将开展黑虎形态性状观察、遗传变异分析、基因组测序、优良种质筛选、优良品种评价等一系列工作。

“要经过反复培育、层层筛选、比较分析、鉴定等几代的筛选培育,才能形成新的种质资源,才能申请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梁忠厚说,“通过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是航天育种成果转化、推向市场的唯一途径。”梁忠厚对推动黑虎产业品质提升、找到高产金钥匙充满信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1:55 , Processed in 0.2388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