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7|回复: 0

中国科技期刊办刊环境的新变化与应对策略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814
发表于 2024-9-14 05: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环境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形成了世界多极化的重要一极,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2010年以来特别是2016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世界多极化受到一定挑战。在此过程中,我国坚守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作出了许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决策和行动。其中,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环境也在这种氛围中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试图解读这些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将其与内外环境的变化联系起来。

一、外部环境变化及我方影响和应对

自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中国GDP增速一直在10%至6%之间波动。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首先,总量不断增加,2019年经济总量达到99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接近美国的67%。其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科技创新。由于上述经济实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变化,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所谓“大国竞争”的世界格局。这种竞争超越了传统的意识形态领域,不仅限于军事和经贸领域,而是渗透到了方方面面。这一时期,合作与冲突并存,形成了以大国政治为基本格局的新的竞争态势和世界秩序[1]。(一)科技交流受到大国竞争的影响。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日益进入甚至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心,以往的韬光养晦策略不再适用,西方国家看待中国的视角逐渐由俯视变为横视,甚至仰视。20世纪80、90年代的“蜜月期”一去不复返,西方对中国更加谨慎。随着中国对美国全球利益的挑战逐渐成为可能甚至成为现实,西方尤其是美国不再有过去的居高临下的心态,超级大国的自信和优越感已经丧失。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中美明显成为大国竞争关系,美国政府对中国的防范和敌视愈发严重,甚至不屑于掩盖。

在此背景下,挑起中美贸易战[2]、以不如实提供与中国科技界合作信息为由逮捕中国科学家、逮捕中国高科技公司高管、限制相关理工科学生赴美留学、对高科技产品出口实施长臂管辖等卑鄙手段不断上演。其中,科技交流活动受到严重影响:2018年以来,美国以长江学者等项目为切入点,以非法兼职为借口,打压参与两国学术交流的中国学者[3],已有20余名中国著名教授因受聘于国内大学或相关机构而被逮捕或解职。美国特朗普政府以中国学生窃取知识产权为由,将航空航天、计算机等理工科相关专业学生的签证期限缩短至一年,之后需重新申请签证。上述怪现象不同于20世纪美苏冷战,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基于利益冲突而非意识形态,而且这种竞争态势不是军事上的,而是全方位的,并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继续维持在这一背景之下[1,2]。(二)中国的应对政策积极稳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全党全国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在全球经济增长和各类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国际经济、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压舱石。在这方面,他亲自谋划了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积极稳健的外交政策,在具体举措上,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不断深化合作,继续办好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合作等重大举措,增进友谊、增加朋友。



此外,中国也是现行国际规则体系的积极维护者,竭尽全力维护全球多极化,反对孤立主义和排外主义。在国内政策方面,强调依靠改革创新驱动经济升级,坚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上述积极稳妥的应对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如今应对各类国际挑战已趋于成熟,在充分尊重现有国际体系和规则的同时,更加自信地建立自己的规则体系,从而稳步迈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笔者认为,下文提到的各项科技期刊扶持举措,既是中国国内政策的一部分,也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

二、近期国家支持相关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

2018年11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这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影响的大事。会议强调:“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汇聚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要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性、传统优势领域期刊。”国家最高决策层发布的科技期刊发展顶层设计,表明国家深刻认识到我国目前已具备相当的科技实力,但同时距离世界科技领先者还有一定距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步牢牢掌握自己的科技话语权,其目的就是实现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科学界“看得见、发表得上、用得上”。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次会议文件的发布,是1.0节中一系列对内外各方在科技传播与交流领域的积极举措的体现,并带动了未来一些更具体的措施的发布。(一)中国科协。在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召开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终于发布了第一个后续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的具体文件,该文件更名为《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布。 [4] 此文件是科技期刊行业体现“四个自信”的具体举措。

文件不仅解决了推进期刊出版集团化、集约化、加强数字化建设等一些以前经常提到的老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新要求。1.优化科技期刊布局和出版结构。(1)提出在巩固数学、物理学、化学等一些传统优势学科方面做大做强一批科技期刊,同时在计算信息、空间、能源与环境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大力发展新期刊。(2)首次提出要提高中国科技期刊出版水平,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在近二三十年一直强调三大指标的时代,这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科技期刊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由于中文科技期刊占我国科技期刊产业的绝大部分,多年来在以SCI为首的学术界和科研界苦苦挣扎,备受冷落甚至歧视。此项政策改变了此前国外“月亮更圆”的偏见,将对中国科技期刊特别是中文科技期刊的大发展带来最有力的政策支持。2、提升科技期刊专业化管理能力。(1)提出动态调整期刊布局。这意味着以前的出版号不再是一块坚实的招牌,申请新的出版号将更加容易。同时,一些无力继续经营的期刊也将面临取消出版号的考验。(2)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专家数据库、科技论文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全球创新指数等。此文无疑表明,未来国家将建设中国的SCI,夺回原来由西方国家掌握的科技舆论话语权。



3. 着力提升科技期刊出版运营能力。(1)提出探索“学会+企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出版模式,并与传统的督导、主办机制相衔接。这意味着未来科技期刊出版机制将更加灵活,为集团出版指明了方向。(2)强化各学科学会的出版责任,引导学会的学术资源和会员资源为期刊发展提供助力。4. 提升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提出中外科技期刊同质化、对等化,吸引高水平论文在中国科技期刊首发。这无疑是打破SCI期刊崇拜的重要政策举措。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过去各单位、机构制定的SCI英雄论政策退场,让中国科技期刊有了同台竞技的门票,下面将着重介绍。(二)教育部、科技部相关文件。在上述国家文件发布之后,教育部、科技部在2020年初又发布了两个重要文件,分别是: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和科技部发布的《关于消除科技评价“唯论文”不正之风的若干措施(试行)》。在第一份文件中,改革的利剑直指中国风靡近三十年的SCI风潮。文中还有以下重要的新论述和要求,值得中国科技期刊从业者领悟。 1、要重新准确认识SCI论文及相关指标。SCI()是一种科学技术文献索引系统。

该指标及其衍生指标如被引次数、ESI指数排名等均不是评价学术水平和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2.应摒弃“SCI至上”的影响。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评价核心,导致相关高校过度追求SCI论文相关指标,产生价值扭曲、学风浮夸、急功近利等问题。要求对应用型创新,评价重点应放在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突破的实际贡献,以及新产品、新工艺产业化的实际效果上。要求实行代表性作品评价和多角度评价,相关应用型创新不再要求填写SCI论文相关指标。3.完善学科和高校排名,不以SCI等指标作为评价的直接依据,引导其他社会机构准确把握国家政策,科学开展国内高校评价。4.扭转职称、学位、考核中SCI的功利化倾向。要求对教师职称评聘要区分不同岗位,不得将SCI论文作为需要论文的考核的直接依据。不得将SCI论文作为院系、实验室等考核的直接依据,并要求取消相关奖励挂钩政策。对毕业的学生,​​不宜以SCI论文数量、影响因子作为授予学位的限制条件。从上述文件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高校风行近30年的SCI风潮将成为过去。这给中国科技期刊从业者一个机会,彻底搬开压在中国科技期刊身上几十年的大山。结合第一部分中国科协的文件,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目前,各高校都在重新制定相关论文考核要求,对SCI的崇拜已经彻底失宠。

据笔者了解,目前许多重点高校已将国内期刊纳入考核范围,如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且榜单仅列举了一批业界认可的期刊,而不采用SCI标签。第二份文件与科技期刊更相关,其核心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代表作”。(1)代表作制减少了对数量的依赖,一般个人的代表作以5部为宜,其中不少于1/3来自中国科技期刊。同时规定增加优质成果的权重,并将“三类优质论文”定义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内科技期刊(主要指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国际公认的顶级期刊或重要科技期刊、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报告和论文。 (2)加快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鼓励创办优质英文期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引文索引体系》;鼓励财政资金资助的论文在中国科技期刊上首发发表。(3)强调经费管理。代表作和国家科技计划三类优质论文可以报销,其他论文不予报销,并对报销形式进行限制。列入“黑名单”的论文不予报销,国家科技项目资金不得用于奖励。

3. 国内期刊评论的新变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19:21 , Processed in 0.1171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