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40 年改革开放浪潮中,海外华人的奋斗与成就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823
发表于 2024-11-10 01: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丁列明(右)指导研发人员在实验室进行实验。

2008年8月,尹庆日(左)在卢旺达基加利国际博览会上向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中)展示了其公司生产的世界第一款卢旺达语手机。

于俊武(前中)指导悉尼中国之星艺术团成员排练节目。

12月6日,中国侨联主席万立军(右三)看望泰中侨商联合会,并向匡锦荣(左三)赠送锦旗。

朱培华在自己的个人音乐工作室创作作品。 (照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40年前,中国敞开大门,改革开放浪潮滚滚向前。一批批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向往的年轻人,远赴海外求学或创业,在异国他乡实现人生价值。

40年来,他们用勤劳、智慧和勇气在海外站稳了脚跟。也因为对祖国的感情密不可分,他们始终心系祖国,以各种方式参与和支持中国的发展,并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机遇。和信心。

四十年,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伟大成功的时代,但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变化。回顾这蓬勃发展的40年,我们不难发现,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新一代华侨,已经在中国发展改革的宏大体系中谱写了自己的篇章。

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五位生活在不同大洲的新生代华侨,聆听他们讲述与中国难忘的岁月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期盼。

丁列明:

“最好的时机和机会”

12月10日,中国侨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北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作为今年8月评选的十大侨胞代表发言,感慨道:“人民大会堂见证了我们的成功和发展。 ”

2011年,丁列明团队在这里举办了抗癌药物“盐酸埃克替尼”的上市发布会。这是其团队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打破了进口药物在该领域的垄断。

2016年,丁列明也在这里接受了国家领导人颁发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证书。这是中国化工医药行业首次获此殊荣。

而从2013年至今每年3月,丁列明也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来到这里,参加全国两会,与全国人大代表讨论国家大事。

“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个人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丁列明将这一切归功于改革开放。

1977年,恢复高考。两年后的夏天,在浙江嵊州的一个小镇,16岁的丁列明收到了浙江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乡亲们的祝福下,他兴高采烈地准备了行囊,前往省会杭州求学。 “在此之前,县城是我去过的最大的‘城市’。”

当时的丁列明无法想象,10多年后,他会走得更远。

1992年,国家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广泛,公派留学、自费留学逐渐成为常态。已经是浙江医科大学教师的丁列明获得了政府提供的赴美留学的宝贵名额。

“晚上八九点钟,当我从飞机上往下看时,整个城市灯火通明,非常震撼。”到达美国的第一印象一直深深地印在丁列明的记忆中。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先进的科研技术对他的巨大影响。 “当时,中国国内的创新药物研发完全是空白,而美国的很多分子技术已经非常先进。”

当时的丁列明无法想象,10年后,他会毫不犹豫地放弃眼前的一切“新锐”。

2002年,许多中国学生正在准备托福考试并申请美国大学。已经在美国定居的丁列明“反其道而行之”,决定回国与合作伙伴一起创业,带着一个已经具备了一定研发基础的创新药项目。

面对质疑,丁列明态度十分坚定。 “美国并不缺乏这样的研发项目,完成这些项目只是锦上添花。而中国的新药研发,特别是靶向药物研发,目前还处于空白。中国的癌症患者需要我们中方鼓励海归回国的政策支持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此后的16年里,丁列明投身于中国创新创业的浪潮中,与团队携手并进。在一系列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他走出了一条从研发到产业化、从市场化到公司资本化的道路。 。 “如果我们没有回到中国,我们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如今,丁列明团队研发的埃克替尼已使超过18万晚期肺癌患者受益。他们自主研发的第二款创新药不久前已提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首个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并在全球同步上市的创新药。

“最好的时代,最好的机会。”回顾与祖国共度的40年岁月,丁列明由衷感叹。

于君武:

“见证中国文化走出国门”

11月10日,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厅剧院灯光璀璨。旗袍、京剧、民族舞蹈……舞台上,一系列的中国元素让这座优雅复古的西式剧场别具一格。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华侨华人抵达澳大利亚200周年,我们亲眼见证了华侨文化发展的足迹。”于俊武表示,这场由悉尼中国之星艺术团举办的名为《一路走来》的大型文艺晚会,传达了旅澳华人日益强烈的民族自信。

于俊武已经来澳洲31年了。 1987年,他放弃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师生涯,随妻子赴澳大利亚留学。

那时,这对热爱艺术的年轻夫妇对他们将长期居住的南半球国家几乎一无所知。 “他们只知道悉尼歌剧院。”他们选择出去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想看看这个世界。

“我们是国门开放后飞翔的一群风筝。”于君武说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得“风筝”摇曳飞向远方。然而,无论我们飞得多远、飞得多高,那根线永远都在家。

“来澳洲31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事情。”于俊武说。

如今,他是澳大利亚悉尼中国之星艺术团的团长。这个成立4年的团体是以成立28年的文化组织“澳华文学艺术界”为基础的。现有艺术分团48个,涉及舞蹈、相声、越剧、京剧、话剧等艺术形式,现有团员2300余人。人们。每年,华星艺术团的演出总是在市、县政府主办的嘉年华艺术节等地方重要节日中成为一大亮点。 “粗略统计,2018年,有120万人次观看了华星艺术团的各类演出,其中65%是本地非华语观众。”

这样的文化奇观,是初到异国的于君武无法想象的。 “当时的澳大利亚就像是中华文化的沙漠,文化活动仅限于舞狮、舞龙。甚至有人问,为什么中国人不留辫子?但恰恰是沙漠为我们提供了空间。”来填补它。”

三十多年过去了,有一个画面依然时常出现在于君武的脑海里——

1987年的一个周末,在悉尼唐人街附近的一个停车场,一群中国人早早就聚集在一起。有的制作服装,有的制作道具,有的练习台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 “排练结束后,大家依依不舍地告别,期待着下周末的排练。”

八个月后,于君武带着这群黄皮肤的面孔登上了悉尼的舞台,用粤语表演了经典话剧《雷雨》。澳大利亚政府后来说,这“填补了澳大利亚华语戏剧史上的空白”。

“通过这部剧的排练,我找到了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源泉,那就是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强烈渴望。”这个来源深深地影响了于君武。随后的日子里,他组织当地华侨举办了澳大利亚华人社区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创办了当地第一所儿童艺术学校,并首次将新移民艺术家带到了悉尼歌剧院的舞台。 ...中国文化的种子在南半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如今,回望那些闪亮的“第一”,于俊武心中充满感激:“我们新一代移民是幸运的。改革开放为我们打开了广阔世界的大门;改革开放的自觉意识,为我们铸就了坚强的精神支柱,激发了我们坚强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成果带动了我们在国外的发展,让我们受益匪浅。”

邝锦荣:

“开放中国,迈向世界”

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中,1992年的春天是不寻常的。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迎来了新一轮改革开放。

“中国将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当时,广州新会医院的年轻儿科医生邝金荣就有了这个想法。

“我一直在追随改革开放时代的大势。”当时的年轻博士已成为泰国泰荣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泰中华侨企业家协会会长。谈及20多年职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匡锦荣坦言,“我的成长过程完全符合改革开放的步伐。”

1993年,29岁的邝锦荣决定去泰国谋生。刚到泰国时,他主要从事针灸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匡锦荣把目光投向了海鲜出口行业。

“目标市场是中国。”匡锦荣说,“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到了第15个年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对国外高标准海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在国际贸易领域打拼多年,匡锦荣切身感受到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

“1995年,公司只有4名员工。现在,我们是泰国最大的高端海鲜产品公司。”匡锦荣自豪地说:“中国正在对外开放,大踏步走向世界。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前行,中泰‘亲人’关系进一步加深。” ,我们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据泰国海关统计,2017年中泰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741.4亿美元,占比约16.1%。中国已成为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匡锦荣对中泰经贸关系的发展感到鼓舞。今年11月,他的公司还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如今,匡锦荣有了新的业务布局。 “明年,公司将与几家大型贸易公司合作,进行全球采购,满足中国市场对优质海鲜的需求。”

除了经营自己的企业外,邝锦荣还担任泰国华人华侨企业家协会会长。他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家来泰国创业,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走出去”。 “侨商联合会设有法律委员会和侨商智库,我们将为华人企业家提供法律支持、商业信息和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邝锦荣说道。

新的《春天的故事》正在书写。

朱培华:

“用音符记录伟大时代”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中心有湖,家家户户旁鲜花盛开……”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一首充满江南韵味的歌曲《杭州九月桂花香》飘荡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杭州。这首献给G20杭州峰会的原创歌曲也被刻录成CD,作为礼物送给出席峰会的外宾。

作曲家朱培华是杭州人,在卢森堡和德国生活了30年。

歌曲一开始,悠扬的小提琴乐曲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奏出泛音引子,副歌部分则由西方交响乐合奏加入。这就是朱培华的绝妙构思。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感到非常自豪。”谈及创作初衷,朱培华说:“这是一首关于杭州、关于杭州的歌,一首中国歌,一首世界歌。”

朱培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 1988年,27岁的朱培华为了与早先出国的妻子团聚,口袋里揣着40马克来到卢森堡。从一名中餐厅上菜的“服务员”,到一家集生物健康、金融、餐饮等领域为一体的跨国公司董事长,朱培华走上了一条精彩而异域的创业之路。

“改革开放给世界带来了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投资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朱培华感慨地说,“对于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国内的快速发展变化带来的震撼更加强烈。” 2013年,朱培华响应“浙商回归”号召,将工作重心转向全国。

除了商机,这次震撼也​​给朱培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点燃了他的创作激情。

“踏着滚滚的钱江波涛,从浙江大地起航,起航……”《浙商之歌》歌颂了浙商敢于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走在前列的精神。向上; “高桥通天峡,巨龙潜伏深海……”《浙商之歌》《劳动撑起中国梦》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工人之歌。朱培华饶有兴趣地谈论着自己的音乐作品,其中很多作品他都认识。

“心中有友情,文中就有乾坤”。在朱培华看来,对祖国的眷恋是他音乐创作的情感源泉。他创作的歌曲《祖国祝福你》作为2016世界华侨华人春节联欢晚会主题曲在海外华人中广为传唱。 “多少次我面向东方,真诚地祝福你,我的祖国,我爱你……”朱培华动情地背诵着歌词,“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声音,很多海外华人听到这首歌都流下了眼泪。”

“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了我创作的灵感。”朱培华说,“我想用音符记录中国奋进的每一步。”

殷庆日:

“每三个月就会发生一次重大变化”

“每三个月就会发生一次大变化。”卢旺达华侨华人联谊会、卢旺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尹庆日回忆起20多年前的深圳,至今记忆犹新。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这座崛起的城市是中国的一个缩影。”

1996年,大学毕业生尹庆日来到深圳从事手机生意。此时,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已经16年了。整个城市充满了活力,资金、技术、人才正在迅速聚集,无数年轻人在这里寻找梦想。 “深圳正在从一个小渔村向国际大都市转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与中国大陆的城市完全不同。”殷庆日说道。

在这座年轻的城市,尹庆日度过了职业发展的第一个10年。 2006年的一次出差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06年9月,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组织企业家考察团赴非洲埃及、肯尼亚、卢旺达等国进行企业考察。殷庆日也在其中。当时卢旺达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那里的手机普及率很低。他敏锐地发现了商机。

作为一名“行动派”,尹庆日很快就开始筹划。他联系了卢旺达信息产业部、移动运营商MTN以及部分手机经销商,进行了初步的市场调研。 2007年,尹庆日投资成立“ALINK科技”公司,这是撒哈拉以南地区第一家手机组装厂。

从中国南方的经济特区深圳,到地处南撒哈拉沙漠的东非国家卢旺达,尹庆日的职业生涯开始了第二个十年。 “我当时还年轻,所以一时冲动就来了。”尹清日笑着说道。

2007年,尹庆日所在的公司与深圳的一家合作公司联手开发了全球第一款卢旺达语手机。该手机品质优良、价格低廉,一经推出就引起了轰动。 2008年8月卢旺达基加利国际博览会上,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亲自参观了银庆日公司展位。

这款具有中国技术和创新的手机在卢旺达受到高度评价。在2008年基加利国际博览会上,“ALINK科技”公司荣获IT领域第二名,仅次于卢旺达电信。 2009年,公司在卢旺达首届IT大会上荣获最具出口潜力奖。

2015年,尹庆日牵头组织首届东非-中国经贸论坛基加利峰会,连接中非企业经贸合作,并直接推动了卢旺达咖啡与中国苏州某食品公司的合作。

“我是从深圳开始的。改革开放40年给中国和中非关系带来了巨大变化。”尹庆日称赞,“今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很多中国企业到卢旺达考察、投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7 05:00 , Processed in 0.0812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