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德军装甲部队战败之谜:数量与补给之外的因素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076
发表于 2024-11-11 00: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敢于说真话,只讲事实。我是王明伟!

我们今天谈论的话题来自于网络上一位名叫“棒棒”的观众提出的问题。他说:“韦哥你好,我是一名大学生,从小就特别喜欢二战历史,你能抽空讲讲各国坦克的对比吗?”除了数量和补给之外,德国装甲部队还损失在哪里?”

至于二战时期各国坦克的横向比较,实在是没有办法比较,也没有办法做一个排行榜。如果非要比较的话,只能比较纸面上的性能参数和输出。这种比较在实际战争中没有多大意义。任何整天花时间对二战坦克或轻武器进行排名的人基本上都是军事盲人。

至于第二个问题:除了数量和补给之外,德军装甲部队还损失在哪里?

我认为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如果你能问出这个问题,那你一定是一位资深军迷!至少你知道,在二战期间,就坦克数量而言,德军是远远少于苏军的。同时你也必须知道,二战中的德国坦克屡屡耗尽燃料而惨遭失败。

二战德军的失败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综合国力、军事资源、战略纵深……甚至连作战气候都必须考虑在内。德国装甲部队从二战巅峰时期的跌落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数量和供应只是其中的一些因素。今天我就给大家做一个更全面的分析。

首先,德国装甲人员的作战素质逐渐下降。

真正的战争并不像我们玩电子游戏时那样。我们建一个车辆工厂来制造坦克,然后直接去主基地。坦克性能固然重要,但操作坦克的专业作战人员更重要,比如坦克驾驶员、机枪手、炮手等。

二战期间,装甲部队的伤亡率还是很高的。很多朋友一听到“坦克被摧毁”,脑海中浮现的场景就是坦克“爆炸”,车组人员无法逃脱。事实上,二战期间被摧毁的坦克中只有不到8%发生了爆炸!由于履带及其他行走部件和发动机部件严重损坏,80%以上的坦克被摧毁。这时,乘员会迅速撤离坦克,剩下的伤害是复合性的:不仅运动部件受损,乘员受伤或死亡,火炮和瞄准具损坏等。

只是装甲兵一旦脱离坦克,其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往往比普通步兵差很多。更何况,在二战欧洲战场的东线,德军坦克一旦被击毁,装甲兵几乎无路可逃。素有德国装甲兵“钢刀”之称的德国第3装甲师,参加莫斯科战役后,原本参加波兰战役的老兵占该师编制的不足30%。这说明装甲部队的人员损失有所增加。惊人的。

二战期间,德军本身人员不足,几乎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着数量上的“劣势战争”。到战争结束时,它已经无法支撑如此巨大的专业人员流失。二战中的德国装甲部队虽然仍然拥有魏特曼、卡利乌斯这样的装甲王牌,但整体作战质量下降已成趋势,战场上屡屡受挫已成必然。

其次,随着战争的进展,德国军事装备的优势逐渐减弱。

这看起来好像是废话,其实不然。很多观众认为,二战时期的德国装甲部队之所以超级强大,是因为坦克的性能。事实上,即使在二战初期,德国坦克的性能也无法与盟军相媲美。二战中德国装甲部队的伟大并不完全在于装备,更多的是在于战斗素质,比如坦克之间的配合。步兵坦克、航空坦克、火炮坦克之间的配合已经相当成熟,可以在数量上进行竞争。在处于劣势时迅速取得早期胜利。

到了二战中期,德军才研制出黑豹、虎式等中重型坦克后,才在性能上与以T-34为代表的盟军坦克看齐。但后期盟军引进了T-34/85和M-26等,虎式坦克基本没有优势了。

面对盟军的绝对装备优势,德军高超的作战技巧只能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但对整体战局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三、物流供给不足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有汽油,隆美尔就不会在北非战败;如果有汽油,德军就不会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被拖延;如果有汽油的话...

当然,一切都是如果,现实不允许。事实上,德军不仅缺乏汽油,还缺乏弹药、配件以及上面提到的第一点,专业装甲作战人员。

四、丧失空中优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制空权的转折点。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军几乎完全丧失了制空权。在盟军的轰炸下,德国工厂几乎看不见。尤其是二战后期的德国西线部队并没有得到空中力量的任何援助。在这样的情况下,上面提到的第三点,即后勤供应就完全丧失了。

要说一件很有代表性的事情,国防军的130装甲教官师是二战后期德军最强的装甲师。然而,他们在法国西北部的圣洛防线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后,该师60%的装甲车被摧毁。在这次轰炸中损失后,该师只剩下7辆坦克,两个月后被迫退出战场重新整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8 23:38 , Processed in 0.1968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