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1994 年:世界电影史上永不褪色的传奇之年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276
发表于 2024-11-13 03: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水木鱼工作室

2020/6/1

对于世界电影界来说,1994年是一个永远不会褪色的传奇。年轻的中国电影业在东方结出了令人惊讶的果实。 《霸王别姬》、《蓝风筝》、《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在香港,王家卫、周星驰、陈可辛、关锦鹏……这些电影大师也在1994年迎来了他们的黄金时期。喜剧、武术、爱情,他们每个人都成为了那段美好的一部分。时期。时代的印记。在台湾,蔡明亮、杨德昌用电影聚焦现实,反映出整个社会的不安与乐观并存,发人深省……

在国际上,1994年同样辉煌。 《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这个杀手不太冷》、《狮子王》等都是世界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

今年是这部电影诞生99周年。这是无数影迷心中最辉煌、最难以复制的一年。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部电影就是1944年的奥斯卡奖得主——《阿甘正传》。

电影《阿甘正传》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鲁姆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是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主演的电影。主演,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上映20多年来,一直稳居各类优秀影片排行榜榜首。豆瓣评分9.5分,被视为世界级经典。

故事是这样的:

二战结束后不久,阿甘出生在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偏远小镇。他天生智障,智商只有75,按照当地惯例,他无法进入普通学校。然而,他的母亲却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人。她经常鼓励阿甘“愚人有愚人之福”,并要求他自强不息。阿甘像一个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并结识了他一生的朋友和挚爱珍妮。在珍妮和母亲的爱下,阿甘带着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了一生马不停蹄的奔跑。阿甘成为橄榄球巨星、越南战争英雄、乒乓球外交官和亿万富翁。他从一个平凡的起点出发,经历了一生的精彩传奇。

贯穿整部影片的线索,大概就是阿甘与珍妮的重逢与分离。许多细腻的东西也在这匆匆的离别与重逢中得到体现、展示、发人深省。

01 男主角阿甘:是他傻,还是我们傻?

很多人都喜欢《阿甘正传》,我也不例外。但有一小部分人有这样的观点:他们会说《阿甘正传》是一个“反智”的故事,因为这部电影打破了常规思维,告诉我们,没有足够天赋或足够聪明的人也可以做伟大的事情。 。

对我来说,很难同意。这显然是被现在的鸡汤文献和成功研究洗脑了,然后从更以利益为中心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他们关注的显然不是阿甘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他们的重点是结果导向:阿甘如此“愚蠢”,以至于他可以成功“反击”。那我一定比他聪明得多,而且我一定有名有钱!

阿甘是傻子吗?

我想:阿甘并不傻。只是我们太聪明了。

1.我不想成为任何人,我只是做我自己。

当他上大学时,阿甘会在空闲时间去找他的珍妮。那天,阿甘在珍妮的宿舍里,珍妮问他以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阿甘愣了一下,道:我不想做我自己吗?珍妮说她想成为一名歌手并出名。阿甘还是不明白,说他只想做自己。

我认为现代人面临的烦恼不是物质的匮乏造成的,而是物质的丰富造成的。

因为外面五彩斑斓的世界如此精彩,我们的欲望也在膨胀。而且因为我们处于网络时代,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别人的生活状况。虽然不够真实,但我们足够相信。我们相信,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我们可以一夜成名,身家水涨船高;我们渴望被别人关注、被追捧,这样我们不仅可以追求诗和远方,还能经济独立,过上体面精致的生活。

但去过的人应该知道,成功并不是人生的常态,而是平​​庸平庸才是。

我们都会有一些焦虑,这是正常的。因为现在的信息传播如此发达,身份、地位、财富、知识的差距被放大了无数倍。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需要熬过这段痛苦,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2. 巧克力生活?

影片中的一句话被无数人奉为经典,至今仍然是很多伙伴前进的动力。

“生活就像一盒……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主流观点会这样解释这句话: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人生从来没有剧本。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打好手中的牌。这种观点背后的核心是希望。我告诉你,只管做好事,不要问未来。未来是不确定的,一切都可以期待。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我从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希望,更是一种认真踏实生活的坚定信念。我们缺少的不是选择,而是脚踏实地的做法。

有些人喜欢说话,但不喜欢动腿。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机遇。但有句话说得好: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能力范围的钱。同样,你无法解锁超出你能力范围的成就。有时候,别想那么多,去做吧。

3.我不够聪明,但我知道什么是爱

人的一生漫长而短暂,我们会遇到很多情不自禁的事情。人们习惯于将这种不由自主归咎于命运,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就像现实一样,阿甘和珍妮也有各自的命运。一个天生就有缺陷,一个有一个变态的父亲。

顺其自然,在为数不多的选择中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另一个想逆境改变命运,居无定所,不断换工作。它们就像硬币的正反面、镜子的里里外,甚至可以代表当时的两种主流思想。

阿甘更接近右派,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而为,除非必要,否则不想改变规则。他会听从教练的命令,拿到球后就跑;他也会冒着枪林弹雨,营救一位又一位战友。虽然他自己做的选择不多,但一切都有开始和结束。

白岩松曾说过:知识不等于智慧。不要以为学习了很多知识就等于拥有了人生的智慧。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是不够聪明,而是太聪明了。

阿甘不够聪明,但他少了一些患得患失,少了一些恐惧。面对生活的琐事,他会认真完成每一件事,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所缺少的。我们不需要太聪明,知道如何这样生活就足够了。

就像阿甘说的: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我知道什么是爱。

02 珍妮女:渣男?或者其他什么?

对于女主角珍妮,我看到主要有两种看法:

一是把珍妮视为渣男。因为做事没有原则,她一次次离开阿甘,吸毒酗酒,无忧无虑地流浪;另一种认为珍妮也是无可奈何,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对她人生的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事情就变成这样了。但珍妮喜欢阿甘。无论身处什么环境,她都会保护阿甘的纯洁和善良不受影响。

那么,女主角究竟是渣还是渣呢?

我的答案是:不要轻易评价别人的生活。我们没有经历过,所以不要总是站在上帝的角度看别人的故事。人生在世,没有绝对的对错。

1、原生家庭养成的“逆反心理”

我一直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能同情某人,就不要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阿甘第一天上学,校车上没有一个孩子愿意给他让座。阿甘只能无奈地站在那里。这时,珍妮说道:“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坐在这里。”坐在长凳上的阿甘回忆道:你知道,小孩子的记忆力很奇怪。我不记得我的出生,我不记得我的第一个生日。一份圣诞礼物,我不记得第一次去野餐是什么时候,但我记得第一次听到全世界最甜美的声音。我一生中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人。她就像一个天使。

小时候的珍妮善良可爱,却不幸遇到了一个变态的父亲。

在小阿甘的记忆里,珍妮从来不喜欢回家,总想在外面呆一会儿。为什么?答案稍后会给我们。珍妮五岁时,母亲就离开了,留给她一个变态的父亲。影片暗示珍妮和她的姐妹们经常受到父亲的侵犯,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可以说,这对珍妮的影响是很大的。被折磨的时间越长,就越渴望自由。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很清楚,沉溺于成长是不合适的,但考虑到当事人的情况,这是可以理解的。这很大程度上是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大概是连续多天加班,或者是忙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你就会进行报复性娱乐,熬夜很晚,坚持不住也不想睡觉。两者的原理几乎是一样的。

我们需要了解珍妮的行为。

她是最没有安全感的。

幸运的是,上帝给她留下了阿甘正传。

2.“垮掉的一代”

我们很渺小,生命很短暂。每个人都无法逃脱时代的影响。影片通过珍妮晦涩的视角,反映了当时年轻人的一些特征。

二战后的几十年里,美国社会迅速发展,混乱动荡,“垮掉的一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战后,美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极度混乱,深受战争创伤的困扰。加之当时杜鲁门主义、麦卡锡主义盛行,压制了国内进步力量、反共、国际冷战、恐怖主义的出现。人们一整天都处于恐慌之中。有些人抑郁颓废,粉饰和平。有些人无法忍受世间的虚伪和荒唐,奋起反抗,与政府作对。各种极端的生活方式都出现了。酗酒、群居、吸毒、乱交已成为一种现象。这些人也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和目标。没有理想、没有抱负的战后一代,被历史学家称为“20世纪50年代垮掉的一代”,也有人称他们为“迷失的一代”。

珍妮在室友面前半裸,想给福雷斯特上一堂性教育课。她赤身裸体拿着吉他在夜总会卖唱民歌,遭到观众猥亵。离开夜店后,她四处流浪,认识了不同的男友,发生了各种对抗。社会之声,终日沉浸在吸毒、酗酒、性虐待的痛苦之中。想到遥远的理想,我忍不住想跳楼……

她代表着她背后的一群人,他们是无辜的,值得同情。

就像阿甘身后奔跑的那群人一样,他们迷茫、茫然、没有目标,缺乏生活的热情和理想主义。

我不想对此过多评论。

我只希望未来一切顺利。

03我们都是丹中尉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长得像阿甘或珍妮。大多数人看起来更像丹中尉。如果一开始就接受既定的安排,遇到突然的变化就会跌倒。你也可能会像电影中那样遇到阿甘那样的人,并最终在风雨过后与命运和解。

面对未知的命运,我们该怎么办?

命运也许不公平,但当它们来临的时候,不要着急,也不要怨恨,就像阿甘的奔跑一样,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勇敢地前进。当你真的很累的时候,就换点事情去做,在自己的命运中尽力而为,这就是阿甘的幸福。

金牌配角的悲喜人生:星子变星​​野,大叔还是大叔

三毛:我讨厌庸俗的生活,除了流浪

《千与千寻》:孩子在寻找童话,大人在寻找自己

复利思维帮你解决“三天打鱼”带来的焦虑

【内容创作官】水木鱼工坊

我们是一个兼具创造力和活力的工作室。在当今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致力于推送和分享最优质、最有思想、最温柔、最有想象力的信息营养。 21世纪,让我们与您共同生活、共同成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9 06:01 , Processed in 0.1112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