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4|回复: 0

深度解析中国互联网行业:组织执行力的关键作用与研究方法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363
发表于 2024-11-13 15: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别鸣谢:本文深受两位资深网络军事研究者凯千岁和苏翻译所写文章的启发,在此表示感谢。中国互联网上关于军事史的研究鱼龙混杂,但上面提到的两篇是我非常喜欢和信任的,几乎每篇文章都是必读的。废话不多说,咱们进入正题吧。

2017年以来,我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和一些媒体娱乐行业(现在前者即将吞并后者)。互联网行业以大公司为主导,大公司是非常复杂的组织:数千甚至数万名员工、十几个业务单元、数百个团队、无数的业务方向。无论是研究整个行业还是具体的公司,都无法绕开“组织执行力”这个话题。然而,组织执行力往往因为太难看清而被外界忽视。

在研究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注意到它的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它的历史,以及创始人和高管的背景、性格和能力。我们常常认为管理层的决策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巨头错过了一个新兴市场,或者失去了与新来者的直接竞争,那么“决策一定有问题”。

当年京东为何没有打败淘宝?因为决策有问题。

为什么拼多多今天能追上淘宝呢?因为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腾讯游戏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因为这个决定是明智的。

为何腾讯的短视频又不好了?因为这个决定并不明智。

那么字节跳动是如何做短视频的呢?恭喜你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因为你做出了明智的决定!

不得不说,上面的讨论特别没有建设性,基本上都是自言自语。然而,这就是投资圈甚至专业圈每天都在发生的讨论方式……

我们很少意识到,任何决策都是由人来执行的,任何市场竞争都是基于组织和团队进行的。世界上没有哪场战争是最高统帅坐在大本营里打的,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那么,一个能打仗、能打胜仗的组织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呢?我曾在国内外五六家金融机构工作过;我几乎在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有朋友。我经常问自己和朋友:你现在工作(或曾经工作过)的组织执行力有多强?它如何产生执行力?如果有缺点,缺点在哪里,如何克服?

1943 年 7 月库尔斯克战役期间的 SU-122 机组人员

比如,我们普遍认为像BAT这样的巨头会比新兴互联网公司规则更多,灵活性更少。这是真的吗?

我们普遍认为,公司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创始人的影响。它是如何受到影响的?

同一家公司有吃肉业务和啃骨业务。那些啃骨头的人是怎么想的?

对于拥有数千人的组织,管理层如何确保决策能够传达到各个层级?

等等,等等。

然而,现代公司太大了。我们只是螺丝钉。甚至管理层也只是一颗更大的螺丝钉。很难看清全貌。



我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历史,各种历史。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我阅读了更多的军事历史。我发现历史特别有教育意义,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读历史使人明智”不是一句空话,它确实可以立竿见影。比如,最近读到千岁和苏关于二战德军的文章,启发了我对“组织执行力”的思考,受益匪浅!

众所周知,在一战和二战中,德军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拥有最高的战术素养和最经典的战役。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德国军队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水平,而同时代的军队却不能呢?为什么德军能够凭借极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取得胜利,而其竞争对手却只能依靠绝对的资源优势才能获胜?

答案很简单,一言以蔽之:任务指挥。

所谓任务指挥,就是上级只给下级分配任务并监督任务的完成,但不规定任务应该如何完成。下属接到命令后,集中精力利用自己的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他们不需要将一切都向上级汇报,更不需要在每次战术演习和每次奇袭之前都获得上级的同意。 “用自己的方式做你擅长的事。”这就是任务式指挥的本质。

任务指挥不局限于某一层级,而是自上而下贯穿各个层级:集团军司令员向集团军司令员下达任务,集团军司令员向军团司令员下达任务,军团司令员向集团军司令员下达任务。师长……最后……再到班长、班长、战士们。每个级别都面临着必须完成的任务,但每个级别都有选择如何完成任务的自主权。整个德国军队因此成为一部纪律严明、灵活、富有创造力和高度主观性的战争机器。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尤其明显。

事实上,任务式指挥可能是最适合赢得战争的组织方式——没有人比前线指挥官更了解情况。最好的选择是让下属决定完成任务的具体策略,上级只设定任务和分配任务。资源和监督都可以完成。那么问题来了:任务指挥这么好,为什么竞争对手不采用呢?比如德军、苏军和英军的老对手,还有战争后期风头正劲的美军,以及几​​乎一败涂地的法军。战争一开始,他们为什么没有想到使用这种灵丹妙药呢?

答案是:竞争对手想到了,但无法实施。由于任务式指挥需要三个关键要素,因此只有德国军队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甚至二战后期都无法实现)。

1944 年 3 月切尔卡瑟突围期间的黑豹坦克

一是要有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意志坚定的最高指挥员和战区指挥员。他们必须有很高的威望和丰富的经验,能够牢牢控制自己的部队。

因为任务式指挥在赋予下级军官巨大自主权的同时,也带来了下属发狂的危险。如果下属擅自修改甚至自己决定任务怎么办?日本帝国逐渐被一群猖獗的昭和幕僚拖入毁灭的深渊。这个时候,高层指挥者的克制就非常重要了——不是克制下属执行任务的方式,而是克制他们的功利主义,把握好建功与撒野之间的平衡。

二是拥有一支战术素养极强、积极性高的军官队伍。不用说,自拿破仑战争以来,普鲁士德国贵族和中产阶级子弟就以参军为荣。德国统一后,军官仍然是一个备受尊敬、报酬丰厚、终身的职业。 《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只能保留10万军队,这迫使德国进一步提高基层军官的素质,让排长甚至可以承担营长的使命。

反观德国的盟友或对手:奥匈帝国军费过低,导致军官待遇极差,没有什么志向的年轻人不会参军;不用说,俄罗斯/苏联,在二战之前军队的地位并不是很高。英国陆军规模小,军官不专业;美国陆军在和平时期几乎不存在。法国军官团的水平相当不错,可惜被法军内部的官僚主义和死气沉沉的老人打败了。

德国军官深入研究战术的情况也是很少见的。许多军官没有爱好。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成天研究战术创新。一方面是社会风气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考核机制造成的:要进入德国总参谋部,必须通过高难度的战术考试,而总参谋部就是一个温床。对于德国高级军官来说。这也带来了一个副产品:德国参谋一般都具备一定的指挥能力,高级指挥员往往也拥有丰富的参谋经验,相辅相成。

三是具有高度务实、不以头衔为导向的组织架构。以二战德军师级单位为例:师长一般为少将或中将,有一定的威望和经验,但只负责宏观决策和监督;具体作战计划和日常工作由作战人员决定,一般都是具有丰富基层指挥经验的少校和中校。理论上,师长是最终负责人;事实上,师长往往将很大一部分决策权下放给作战参谋,他只对最终决定负责。

德国的师通常没有副师长和师参谋长这样的重叠结构。原敌司令部由师长、作战参谋、情报参谋和专业兵种代表组成。人员少而精,决策链条很短。这种矮小而威力强大的指挥部非常适合奔赴前线,因此德军很多师的师长总是在距离火线几公里的范围内。而且,德军的军级、军级原敌司令部也很小。古德里安等人在荒野中召开地图会议并当场决定基辅攻城策略的照片,就体现了德军组织结构的优越性。

有人肯定会指出:德国军队有如此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却依然输掉了两次世界大战,似乎也没有那么糟糕!然而,德国的失败首先是政治上的失败。这是最高统帅缺乏大战略眼光、政治目标和军事目标不能区分、外交彻底失败造成的。德国军队的优秀将领和中层军官是加分,而德国的高层决策者是减分。说白了,这是一个“强战术救坏战略,执行力救决策”的故事,虽然最后几乎无法挽救。



1945 年 4 月柏林街头的苏联 M4 坦克

我见过太多的组织失败了。我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其中之一)以及我很多朋友工作过的单位,无论外表多么光鲜亮丽,内部却充满了问题。他们常常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不信任一线人员。

因为不信任,我们不得不设立各种重叠的组织架构,降低一线人员的积极性;因为不信任,我们不得不搞“企业文化”洗脑;因为不信任,我们不得不过分强调琐碎的规章制度。系统;因为不信任,不仅一线人员不高兴,后方人员也不高兴,大家都处于一种压抑、压抑的气氛中。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总结出组织中严重问题的几个症状:

内部员工交流不是用人类语言,而是使用各种冠冕堂皇的“俚语”。没有人知道这些俚语的具体含义。

他热衷于企业文化培训和团队建设,只注重奉献精神和主观能动性,不注重上级的资源配置。

越来越注重考勤打卡、小发票报销、零碎审批流程等琐事。

不断调整业务部门,设立新的一级部门,频繁调整业务方向负责人。

越来越不重视基层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刨根问底”的能力,而是更加重视做PPT或者写邮件报告的能力。

在监督任务执行时,让中后台部门凌驾于一线业务人员之上;甚至发展到让中后台人员为一线人员制定任务。

这些迹象,在最严重的层面上,是国家灭亡的迹象;在最小的层面上,它们至少是失败的标志。

最让我困惑的是:如果你不信任你的一线员工,你为什么要招募和留住他们?我们不能解雇他并招募其他人吗?如果你对现有的商业组织不满意,你可以将其拆除并重新开始。为什么要对其施加严格的限制?

所有成功的商业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且高度注重结果。真正想赢得战争的组织会这样做;至于不想赢得战争的组织……靠创始人写几封公开信,靠HR整天说教洗脑,靠战略部写PPT上来胡思乱想,靠管理层不断调动人,靠各种毫无意义的纪律来束缚一线人员,这场仗确实很难打赢。

顺便说一句,如果我能回到战争年代,我既不想当最高统帅,也不想当高级将领。我对师级作战参谋的职位很感兴趣。他不仅负责制定作战计划,还负责执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结果负责(师长的命令必须经过作战参谋会签)。他甚至可以与师长就作战问题进行公开辩论。想想就令人兴奋。如果师长年老、精力不足,作战参谋成为事实上的师长的情况并不少见。

但无论胜败,享受欢呼的人还是承受耻辱的人,一定还是师长。正如兴登堡在坦能堡战役后所说:“我不知道这场战斗的胜利是谁的功劳,但我绝对确信,如果这场战斗失败了,那一定是我的责任。”

这是组织如何打仗并赢得战争的本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9 09:11 , Processed in 0.0597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