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5|回复: 0

红色经典影片上线,贵阳各年龄段电影爱好者讲述观影往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445
发表于 2024-9-27 00: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有不同的观影感受。

7月,红色经典正在贵阳各大影院上映,我们期待着再次看到这些红色经典,我们采访了居住在贵阳的各个年龄段的电影爱好者,听他们讲述这11部电影上映的故事,感受红色电影的情结。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仿佛看到,在那些热血沸腾的岁月里,革命者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勇气,他们的优秀品质,深深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1960年出生的受访者:郭恩元,1960年出生,贵州菜厨师

郭恩元出生并成长于贵阳,小时候,娱乐选择并不多,看露天电影就是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

“当时贵阳的医学院、艺术学校都喜欢放电影,我家住在慈南门,就一路步行过去,很多人会带小凳子,但我嫌麻烦,就站着看。经常有几百人,嗑着瓜子,聊着天,大人小孩都一样,很热闹。”

在郭恩元的印象里,当时最火的是战争片,《英雄儿女》、《上甘岭之战》等都是很火的电影,因为经常看,电影情节他都能背得出来,每次看都像“打仗”,就像“打鸡血”一样,感觉热血沸腾,干劲十足。

受少年时代红色电影的影响,郭恩元很早就开始创业,他认为年轻人要碰碰运气,那是活力的表现。郭恩元把老字号的手艺发扬光大,扛起了贵州宫保鸡丁第三代传承人的大旗,让“宫保鸡丁”成为贵阳的一道名菜。

推荐电影:《英雄儿女》

《英雄儿女》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制作发行的一部战争影片。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重逢》。影片讲述了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战士王成和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得知自己的生父就是王文清。两人在朝鲜战场上重逢的故事。

70后受访者:陈洁,1978年出生,媒体工作者



陈洁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父母都是工厂工人,她说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电影《青红》里的场景很相似。陈洁回忆说,他们家是工厂里最早买彩电的。“不是我家富裕,而是我爸爸很热爱生活,那时候用力士香皂,喝雀巢咖啡,很时尚。买的电视机其实是残次品,有裂纹,大概当时打折很多吧。”这台14英寸的彩电陪伴陈洁度过了大部分童年,她最喜欢的频道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每到寒暑假,“小兵张嘎”、《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红色电影,她都会一遍遍地看。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兵张嘎》,讲述的是一个顽皮小孩凭着勇气和谋略与日寇抗争的故事。当时我常常想,小孩子也能干出大事,想早日像他一样长大,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其实人无完人,比如小战士张嘎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为了不丢掉自己的木枪,故意咬了朋友一口。但最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长大了,现在还在敌我斗争中。我完成了不少任务,这个成长过程对我影响很大。”

如今的生活节奏很快,人们的压力也很大,我很感谢电影,它是我生活之外的另一片“精神天堂”。

推荐电影:《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故事片,于1963年上映,主演有安吉斯、张英、葛存壮、于忠义。该片改编自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讲述了他在钟伯、罗伯、区长、奶奶的教导下,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的故事。

80后受访者:纪若尘,1989年出生,影院营销经理

最近,纪若尘所在的电影院正在放映大量红色电影,这让他想起了小时候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零食一边看《地道战》的记忆。

“我小时候看过很多红色电影,但和现在不同,我们在电影院看。我们大多在电视上看。”

纪若尘最喜欢的红色电影是《地道战》,他觉得里面的红军战士非常聪明,战士们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情节让他很难忘。

此外,上映时间较新的《我和我的祖国》也是他最喜欢的红色电影,“每次看都会热泪盈眶,每个故事都很感人。”

“可能是因为从小就爱看电影,所以现在选择在电影院工作,我觉得电影真的很有意义,是真正能让我感动的艺术形式之一。比如红色电影,就重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大家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缅怀那些为了民族和国家的美好未来而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告诫大家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推荐电影:《地道战》、《我和我的祖国》



《地道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1965年拍摄的一部战争片,1966年元旦全国公映。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敌人“扫荡”的故事。影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新性地运用地道战与日寇进行斗争的故事。截至2012年,该片已创下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吾国吾民》由陈凯歌执导,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联合执导,黄渤、张译、吴京、杜江、葛优、刘昊然、陈飞宇、宋佳等主演,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普通人与共和国的故事,于2019年9月30日上映,2020年9月26日,该片荣获第3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90后受访者:关培,1993年出生,平面设计师

毕业后,关佩选择留在贵阳工作,小时候看过的很多电影她至今记忆犹新。

“上世纪90年代末,大概我五六岁的时候,我们家已经第二次搬家了,家里已经有了一台34寸的彩电,还有倒车摄像头。”关佩的父母常常跟她回忆小时候一起在坝上看电影的场景:感觉全县的人都来了,大家带着小凳子,坐在坝上聊天,直到电影开始。这样比较好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较活跃,看完电影,邻里之间的情谊也增进了。”

作为90后,关培看过不少革命影片,其中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铁道游击队》。“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觉得片中的人都很聪明、勇敢,每个游击队员都很积极乐观。”

关沛说,看这些电影时他会很激动,随着剧情推进会担心剧中的游击队员,情节紧张时,他甚至懒得去上厕所。“特别是看到游击队员被日本人包围的画面,让我心脏都提到嗓子眼了。看到最后游击队员从地道逃出时,我惊叹地道原来有这么多用途,游击队员这么聪明!”

“看完电影我就想,没有这些英雄,我们也不会有如今的幸福生活。90后是幸福的一代。我5岁的时候,父母就带我去北京,爬了长城、故宫、圆明园,了解了中国的历史,看到了首都北京的繁华。那时候我就觉得,我们国家的历史真的很悠久,每一个重要的阶段都值得我们去回味。”

关沛认为,红色电影里的故事是对历史的一种呈现,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和了解过去,“每个时代都是一场‘长征’,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要感恩过去,感恩未来,用行动诠释红色电影的魅力,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推荐电影:《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曹慧渠、秦怡等人主演,于1956年上映。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临城枣庄的铁道游击队在刘宏、政委李政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如何活跃在铁路线上,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的故事。

贵阳日报综合媒体记者 陈文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7:20 , Processed in 0.0719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