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秋季养生注意事项:滋阴润肺、多吃蔬果,远离油腻厚味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403
发表于 2024-9-27 02: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秋季养生注意事项

1. 适用于清热滋阴

立秋以后,昼夜温差增大,饮食方面要坚持消暑清热,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行,易伤津液,因此,饮食方面要滋阴润肺,可多吃芝麻、糯米、精米、蜂蜜、枇杷、菠萝、奶制品等软润食物,以利胃生津。另外要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重的食物。

考虑到天气可能仍会炎热,市民可多吃蔬菜水果,以降暑去暑,还能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蔬菜以新鲜多汁为宜,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以滋阴生津为宜,如葡萄、西瓜、梨、香蕉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后生吃大量瓜果,容易引发胃肠疾病,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要吃得过多。

2.注重滋阴补虚

秋季是滋阴补虚的好时节,但秋季进补也不能乱吃,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补。

如果你呼吸浅,声音低,倦怠,活动时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那就是气虚了。最简单的办法是喝黄芪、党参、西洋参水,或者煮粥。

如果面色苍白,唇色淡白,盗汗,皮肤干燥,舌质淡红无苔,则是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葚一起煮粥,炖鸡汤或者炖肉的时候也可以加一些。

如果面颊潮红,口干咽燥,盗汗,小便少而赤,便秘,舌红少苔,则是阴虚体质,可用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等,煮粥时放几颗即可。

3.调理脾胃

其实入秋之后,气温依然较高,空气湿度较大,苦夏之后,很多人的脾胃往往比较虚弱,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要以清热利湿、健脾为主,使体内湿热通过尿液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脾虚的人往往食欲不振、乏力、面色萎黄,秋季可适量吃一些养胃健胃的食物,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荸荠、山药等。

经过一个夏天,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不宜吃过于寒凉的食物,比如西瓜、梨、黄瓜等。

4. 食物和衣物必须防霉

入秋后,雨水增多,湿度大,天气闷热,食物、衣物易发生霉菌。一般来说,气温达到35℃以上,相对湿度也增大,就容易发生霉菌。吃了发霉的食物,会引起腹泻、呕吐、肠炎、痢疾等胃肠道疾病。

容易发霉的食物有:面包、糕点、熟肉、鱼、虾、牛奶、鸡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类等。发霉的衣服、床单、被褥等也会引起皮肤过敏。需要注意的是,密封包装的熟肉开封后应在一天内食用,如果时间较长,在未确认变质的情况下,应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要喝变质的牛奶。不要吃发霉的大米、面包、糕点。

5.调节情绪,预防秋燥

炎热夏季人们大量出汗后,往往能量流失过多,体内营养和水分不足。进入秋季后,天气逐渐转凉,气候干燥,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为六淫之首,为秋季主气,性燥,易耗津液。常见症状有口干、鼻干、咽痛、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心烦等,医学上称之为“秋燥证”。

老年人对秋季气候变化的适应力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预防。秋季防燥的基本原则是滋阴清燥、润肺生津。立秋后,主要症状以温热燥热为主,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初秋,“秋虎”炎热天气在所难免,容易让人烦躁不安,应积极预防“情志中暑”。

心平气和、平和舒畅,避免悲伤,即使遇到伤心事,也要主动化解。同时,要收敛精神,适应秋季的平和之气。人体若逆秋季的收敛之气,就会伤及肺气。秋季肺气受损,到了冬季就会发展成病。这是因为秋季人的“气藏”不够,冬季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滋养“气藏”。

6.预防“空调病”

立秋后,办公室空调依然开着。然而人们在享受凉风的同时,也容易患空调病,尤其是立秋后,早晚天气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感冒、腰肩酸痛等症状。立秋后,早晚天气较凉,所以空调不宜开太久,晚上最好也不要开,或者只为除湿而开,这样既能降温除暑,又能预防空调病。其次,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要常喝姜茶。体质虚弱的人,可以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

二、秋季养生禁忌

1. 仰慕补药之名

人们认为,越贵的药对身体越有好处。人参价格昂贵,又是补药中的灵丹妙药,所以服用的人很多。但要注意,过量服用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高血压、鼻出血等症状。

2. 无病不进补

不仅增加了开支,还会害了自己,比如鱼肝油服用过多会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造成肥胖,血胆固醇升高,还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3. 不区分现实与虚构

中医治病原则是补虚,非虚证患者不宜服用补药。虚证可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补虚,否则会适得其反。

中医讲“虚弱不宜补”,如果身体很虚弱的时候直接大量进食,身体承受不了,需要慢慢补,循序渐进。

4. 越多越好



任何补品,过量服用都会有害,因此适量服用很重要。

5. 以药代食

重药轻食是不科学的,药的疗效不如食物。

6. 所有补充剂必须与肉一起服用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佳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如果长期食用,对于胃肠功能已衰退的老年人来说,往往是过量的。肉类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副产物”,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往往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诱因。清淡饮食不能没有补品,尤其是蔬菜。现代营养学认为,新鲜果蔬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7. 以药代食

重药轻食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殊不知很多食物也是食疗之药,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气喘胸闷,化痰止咳;多吃山药,可健脾和胃。日常常吃的核桃、花生、红枣、扁豆、莲藕等,也是很好的补品。

8. 注重内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每天都有肉食、油腻的饭菜。这些食物代谢产生的酸性毒素需要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很多人排便不规律,甚至出现便秘。因此,保健专家提出了以“负营养”为主的养生新理念,即注重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道毒素”的滞留和吸收,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还要注意排便的及时、通畅。

9. 不断补充

有些人喜欢按照自己的口味服用某种补品,长年不变,进而发展成“偏食”、“食瘾”,对健康不利。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又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过量服用,会影响体内营养平衡。特别是老年人,不仅各脏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需要全面系统地调整,而且不同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的需求也不同。所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不能总是一成不变地进补,一补到底。

10. 高贵与卑贱的区别

物以稀为贵,燕窝、鱼翅等那些高贵的传统食物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食疗作用,而红薯、洋葱等非常常见的食物,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一切食疗都有一定针对性和适应症,所以药膳要按需而定,缺什么补什么,决不能以贵贱来区分高低。尤其对老年人来说,实用、低价才是食疗的原则。

3. 秋季健康食品推荐

1. 砂锅金针冻豆腐

原料:

金针菇100g,姬菇100g,冻豆腐300g,牛肉丸6粒,白菜100g,食用油、盐、火锅底料、高汤适量;

实践:

1)准备好冻豆腐,牛肉丸,高丽菜,金针菇,姬菇。

2)将冷冻豆腐切成小块,备用。

3)金针菇去掉根部,洗净。

4)将金针菇、姬菇、大白菜分别洗净,沥干。

5)锅里倒油,烧热放入蘑菇翻炒。

6)加入牛肉丸,炒匀。

7)加入肉汤并煮沸。

8)倒入冻豆腐,加少许盐,煮沸。

9)将火锅底料倒入砂锅。

10)将煮好的冻豆腐倒入砂锅内,煮10分钟。

11)加入金针菇,煮2分钟。

12)加入白菜,煮2分钟。



13)砂锅煮好后,调好调料,即可关火食用。

2. 蘑菇蔬菜粥

原料:

青菜160克,香菇2朵,白米30克,糯米70克,油、盐、胡椒粉适量;

实践:

1)准备好材料:香菇,青菜,白米,糯米。

2)取一个锅,将白米和糯米洗净,加入约800毫升水或肉骨汤。

3)以大火煮沸,再以小火煮约半小时。

4)待差不多熟了,开始翻炒。在锅里放入适量油,烧热后加入姜末和香菇丁翻炒出香味。

5)然后倒入切碎的蔬菜,稍微搅拌一下。注意:不要切掉蔬菜的芯,留到最后一道菜里。

6)加入适量的盐,快速翻炒。注意:不要把蔬菜煮得太熟。

7)将蘑菇和青菜倒入米粥砂锅中。

8)炒匀即可食用。表面放些菜心,让面更美观。

4、老年人秋季养生应注意什么?

饮食

秋冬季节将至,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滋润肺气的食物(百合、芝麻、银耳)和水果,也可以防止身体脱水,导致皮肤干燥、瘙痒。

减少洗澡次数,多泡脚

秋季不要天天洗澡,天天洗澡会去除过多的皮脂分泌以保护皮肤,造成秋季皮肤干燥。秋季人们要多泡脚,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疾病,还可以平衡人体酸碱平衡,放松肌肉。

多做健身运动

不宜久坐,易引起肌肉退化或萎缩。看书、看报时间不宜过长,以1-2小时为宜。多参加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体质。

多用大脑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人如果能在生活中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保持大脑皮层兴奋、活跃,神经细胞就不会萎缩得那么快。积极参加脑力活动,比如下棋、打麻将等,都是锻炼大脑、预防老年痴呆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多喝水

秋季要注意及时补水,可以预防秋季气候干燥带来的皮肤粗糙、皮肤起皱、皮肤瘙痒等症状,另外多喝水还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我们排毒养颜,保持秋季的美丽。

保持温暖

老人晚上睡觉最好盖上被子,这样晚上腰背才不会着凉,早晚记得多穿点衣服,预防感冒。

保护肝脏和咽喉,多休息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季人体开始进入自我保护阶段,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多休息,让身体好好调养,把夏天的暑气排出体外,否则内热遇到外界干燥就容易引发咽炎。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由于天气干燥是引发咽炎的重要原因,所以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非常重要。空气干燥、室内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咽黏膜的防御功能,使咽部功能紊乱、感觉异常,最终导致慢性咽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5:47 , Processed in 0.28643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