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2|回复: 0

秦汉一统后,随地因何由县升为郡、州?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956
发表于 2024-11-14 14: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南到北,各地县州变迁

记者 张顺

秦汉统一后,睢县由春秋时期的“东汉大国”转变而来。到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过去了,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淮河流域交界处,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因此,南北之间长期处于政权之争之中。其地位一直从南到北。行政区划曾多次变更。 “身价”持续上涨。从县到县 但对于县和州。

一个“隋郡王”、“隋郡王”

各地由县“升格”为“县”,其实是受到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影响。

三国时代,随县曾属关羽镇守荆州时的领地。关羽北望中原,无力“助汉”的传说,遂将平靖关命名为“可惜此关”,说明了苏地处于南北斗争最前线的情况。当时的南方——这种情况成为苏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挥作用的一大因素。一个主要特点。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处处为曹魏得来。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称帝。或许是出于对南吴的战略考虑,他分出荆州南阳郡,设立益阳县(治所为今河南新野)。该县隶属益阳县,不久撤销。益阳县、随县亦隶属南阳县。 263年,魏灭蜀后,三国对峙转变为南北对峙,南北交界处的火药味更加浓烈。 265年,司马炎追随曹丕的脚步,也通过“和平方式”退位取得了皇位,成为晋武帝。曹魏随后死了,但孙武还在。司马炎称帝后,将南阳郡东部十二县划为益阳县,睢县仍在其中。

司马炎即位后,封司马氏子弟为王。国王可以任命军士,选择自己的文武官员,并向封建国家征收赋税。希望他们相互维护,共同保卫中央。据《晋书·司马孚氏传》记载,这些“王”中就有司马正,“追谥益阳国睢县王”。司马政早逝,其子司马政继位。麦继承了“睢县王”的称号。公元279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派大军伐吴,灭东吴,结束了三国局面。 288年(太康九年),一统天下的晋武帝司马炎进一步完善了对“睢郡王”司马迈的待遇,“以益阳平林邑迈为王”。睢县”。将遂、平林(治所)两县(今随州市东北百余里)从益阳县分出,设立为遂县。睢县升格为睢县,“睢县王”升级为“睢县王”。

司马炎对司马政、司马迈父子格外恩慈,其实也是出于祖宗的功德。

司马政的祖父司马孚是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的弟弟。是三国、曹魏、西晋的重臣。自曹操时代起,为文官,后为魏帝五代,最后迁太傅。作为司马氏的一员,他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督军抵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晋、魏以后,司马孚被尊为太宰,封为安平王。

但司马孚在整个司马集团中显得有些“另类”。他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他的功绩,还在于他对曹魏皇帝的忠诚。

“司马昭之心,路上人尽皆知”,这句古话已经进入中国成语。说这话的人就是曹魏新立的皇帝曹茂。年仅20岁的曹茂对司马兄弟的霸道十分不满。公元260年,他率领数百仆从攻打司马昭,却被其他人背叛。在司马昭心腹贾充的指使下,曹茂被武士成吉所杀。

当曹毛的尸体被放在车上时,群臣都被司马昭的淫欲吓坏了,“无人敢冲”。​​司马孚却跑了过来,抱起曹茂的头放在腿上,大声哭道:“陛下被杀了,是我杀的。”罪孽何其大啊!”

晋武帝司马炎代魏时,魏帝曹欢被贬为陈留王,迁都金庸城。司马孚又前去拜见,握着曹欢的手,泪流满面:“我死之日,必为大魏清臣。”

对于这样一个“不识时事”的老人,司马炎还是很尊敬、宠爱的。 “封他为安平王,城内四万户,来拜太守赤节,中外诸军统帅。”他还“视司马孚为智者”。 “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应该弘扬教义,为子孙后代树立榜样。”他以司马孚作为道德标杆来教育君王和大臣,把司马孚对魏国的忠诚转化为群臣对晋国的忠诚和服从。

公元272年(太始八年)司马孚去世。没有等到西晋灭吴之后统一天下。他已经九十三岁了。司马孚在临死之际,仍然履行了自己做“魏纯臣”的诺言,留下遗言,担任“魏忠臣……挺身而行道,以身作则”。应当自始至终,用一具普通棺材和一具棺材来收集时间。” “送达了。”连晋武帝司马炎都赐予“东源文明的秘密武器,朝袍一身,衣裳一身,练帛一百匹,绸布各五百匹,一百万银子,石斛粒一千粒”。葬礼”,此后每个人都“服从他们”。司马孚传下圣旨,没有使用所赐的器皿。 ”



司马政的父亲司马王(司马孚之子)也曾立过不少战功。晋武帝司马炎“封益阳王,城内万户,士兵两千”。然而,司马望却在他父亲司马孚去世的那天去世了。太始七年(太始七年)卒。司马孚死后十六年,晋武帝司马炎仍对其曾孙施恩,将司马迈从“睢县王”提升为“睢县王”。可见司马炎对司马孚的尊重和宠爱是发自内心的。在他心中,也彰显了司马炎作为西晋开国君王的宽宏。

B《羊车看起来很幸运》、《八王之乱》

正是由于晋武帝宽厚、识人,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发展生产,太康时期出现了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政”。

但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天下太平,司马炎却变得骄奢淫逸。历史上,司马炎素有“多受家族宠幸”之称。平定吴国后,他从孙皓王的宫中接收了数千人。从此,邺亭武将近万,拥护他的人也不少。皇帝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经常乘坐羊车。就算你想办宴会,也可以做任何事。”

这就是“羊车看起来吉祥”的故事。司马炎的后宫有近万个妃子,他不知道每天晚上会赐福给哪个妃子,所以他坐在羊车上,让羊拉着车绕着皇宫转了一圈。羊车停在哪个妃子的门口,就看他喜欢哪个。皇宫里只有一位皇帝,却有近万人。供需严重失衡。于是一些聪明的宫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草地上洒盐水。羊喜欢咸水的味道,不再吃草了,羊车就停在了她的面前。门。

有上有下,灯红酒绿,奢侈浪费,风气一天比一天差。大臣贵族们也争夺财富和权力。这位部长曾经每天吃饭要花一万元,“没地方吃饭”。儿子何劭吃饭要吃四方筷子,一天的伙食费就花掉2万元。王凯是武帝的舅舅。他曾与当时的首富石崇较量,炫耀自己的财富,夸耀自己的辉煌。

石崇听说王凯家用糖水洗锅,就命人在他的厨房里点蜡烛当柴火。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王凯在自家门前道路两旁绵延四十里的道路上制作了紫色的丝障。石崇用比紫丝更珍贵的彩缎,布下了五十里的屏障。

王凯不甘放弃,向侄子晋武帝司马炎求助。司马炎送给王凯一株宫中收藏的二尺多高的珊瑚树。王凯特意邀请石崇等一众官员到他家吃饭,并命丫鬟将珊瑚树搬了出来。众人赞叹不已,石崇却拿起桌上的一张铁如意,轻轻砸在珊瑚树上,珊瑚树都碎裂了。众人震惊之际,石崇立即将手下召回,并带来了数十株珊瑚树,供王凯挑选。

争夺奢华财富的背后,是王室、外戚、大臣、贵族的阴谋和贿赂。当时的人们说:“奢侈比天灾还要贵”。在此背景下,最先到来的司马王的势力日益增强。本来是为了吸取曹魏王室衰落和最终灭亡的教训,封王室为诸侯王,防止士族中出现野心家。没想到,正是这些司马王野心的膨胀,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

公元290年,逐渐懒政、奢靡腐败的司马炎病逝,享年55岁,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据史料记载,晋惠帝智商与白痴相似,治理政务无能。 291年,皇后贾南风与楚王司马威密谋杀害大臣古名杨俊,诸王争夺中央权力,一一争斗不断。这场内乱持续了16年,成为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内乱。这是西晋王朝迅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十六年间,众多参与战争的诸王相继惨败,人民生活满目疮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西晋国力耗尽,阶级矛盾长期潜伏民族矛盾相继爆发,进入所谓“五胡十六国”时期。 。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如果从公元280年灭吴算起,西晋统一天下仅仅37年。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200多年的动乱分裂时期。

东晋仍设立绥军,绥军成为南派一员。据《水经注》记载,西晋末年的混乱和人口迁移后,原为绥郡属县的平林县已从今随州东北迁至古城柳林镇。 ,在睢县西南部。金永和五年(349年)在此筑新城,为平林县治。

睢县作为东晋的北方边疆,随时都会成为南北交锋的战场。 《晋书·桓世民列传》记载,晋孝武帝太元七年(382年),晋太守夏侯成率军与真武将军桓世民击败来犯。前秦军队驻扎张口(今湖北省安陆县)。

南朝宋朝(420—479年)时,睢县辖睢县、永阳县(治所今安陆县北)、鹊西县(今唐县镇)、睢县四县。睢县)、西坪林。坪林是宋末新建的。公元478年,宋朝曾将睢县改名为睢阳县,睢县也改称睢阳县。南朝齐朝时,仍称睢郡,辖睢、永阳、却西、安化四县。

鉴于隋军的重要战略地位,南朝宋齐两代皇帝多次封子为隋军:宋文帝将六子广陵王刘旦改封为“隋郡王”,宋舜帝改其弟南阳太子为“隋郡王”。 “隋君王”,齐武帝封八子萧子龙为“隋君王”……



C“随州”奠基“随国公”

隋地由“隋郡”改为“隋州”,与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周书·杨中传》、《北史·隋》等记载,南朝梁朝爆发内乱。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的西魏发现了向南发展的良机,于是任命将军杨忠为都督。汉江流域十五国的军队正在伺机进军。杨忠部到达绥郡,率部勇攻赤城,生擒绥郡太守焕和。因此,“过城戍时,寻风求降”。南朝梁安陆、竟陵(今钟祥京)守军,皆望风请降。这是西魏大同十六年(550年)。

杨忠攻克睢县,成为西魏向南扩张的关键战役。至此,睢县由隶“南”改为隶“北”。

西魏稳定控制睢县后,将行政体制升格为州。现在的随州地区,已从西晋以来的县级行政机构升格为中央“直辖”的国家级地方行政机构——“随州”。

北周建立于西魏。公元559年,北周明帝考虑到杨忠攻克随州的功绩以及随州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城内有千户人家。后来,杨忠先后被任命为于正中大夫、大司空。

随州是“隋国公”杨忠的“福地”。但作为一名武将,杨忠的生活却相当坎坷。

杨忠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其父杨震原为北魏将军,早年战死。乱世岁月,少年杨忠跟随难民潮,最终来到了山东。南梁出兵北魏,攻占了杨忠所在地区。杨忠被俘,流放到江南,一待就是五年。杨忠身材高大,武功高强。当曾生活在梁朝的北魏皇室成员元昊回到洛阳时,杨忠被元昊任命为大将军随行。当初,元昊是北魏的北海王。由于与权将天柱尔祝融意见不合,索性投奔梁朝。梁武帝支持他建立魏朝,派兵护送他回洛阳争夺皇位。杨忠随后参加了与尔朱荣军的战斗,但元昊军大败,死在逃亡途中,杨忠被北魏俘虏。尔朱荣的弟弟尔朱笃禄见杨忠身材高大,英俊潇洒,便将他收为麾下。在尔朱独禄军中,杨忠归于独孤信麾下,跟随独孤信南征北战,战功无数。

北魏分裂后,杨忠与独孤信一起加入西魏阵营,与高欢控制的东魏军队作战。西魏初期,关中人烟稀少,土地贫瘠,战斗力弱。西魏与东魏争夺荆州,导致独孤信、杨忠多次攻守。独孤信等人抵挡不住,只得与杨忠一同投奔梁朝。

梁武帝厚待北朝归来的将领,何霸胜、独孤信、杨忠等将领非常感激。三年后,梁武帝应何霸胜请求,释放三将归关中。

天下战乱,较开明的当权者竞相招揽人才。三位将军回到西魏都城长安后,不仅没有因叛国罪受到惩罚,反而升任高职。杨忠还受到西魏丞相宇文泰的赏识,召他到帐中侍奉。

南朝侯景反叛梁,逼死梁武帝。南朝的实力被削弱了。宇文泰决心趁机扩张领土。命杨忠统领三荆、二湘、二广、十五州诸军,攻陷梁朝七星县、常州。梁朝不甘失去领土,梁思州刺史刘仲礼率军攻打襄阳。杨忠率军南征,一举攻克睢县,包围安陆,围城援军,生擒刘仲礼,取得了伟大胜利。

公元557年初,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恭帝称帝,建立北周。 559年,北周明帝封杨忠为“恭遂”。

公元568年(北周天和三年),杨忠患病,回到都城长安。周武帝宇文邕、晋公宇文护亲自到杨忠家拜访。不久,杨忠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8 19:28 , Processed in 0.0972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