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5|回复: 0

少年犯:真实反映监狱题材,掀起全国观影热潮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401
发表于 2024-11-16 14: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操场上站着数千名男孩女孩,他们穿着囚服,戴着号码牌。男生都是秃头,女生都是短发。他们的眼神迷茫、不安、警惕……1985年11月23日,电影《少年犯》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首映,迅速引发讨论,在全国掀起观影热潮。

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监狱题材的电影。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演员、场景都是真实的:拍摄地点是上海少年管教所(2007年更名为上海少年管教所),演员都是脍炙人口的主题曲《心声》 》由在押少年犯创作并演唱。该片不仅霸占了1986年内地票房,还获得了当年的百花奖。

电影《少年犯》截图

电影《少年犯》表演场景

“影片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在20世纪80年代初,青少年犯罪占所有刑事案件的60%以上,而现在这一比例已降至个位数。”司法办副主任朱克侠说。随着我国少年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少年看守所在押人数大幅下降,但犯罪情况更加严重——实际判处刑罚的少年犯犯罪情节足够严重。

在面对“邪恶孩子”的地方,狱警见证的不仅是变化和重生,还有同样错误的坚持和重演。关于“少年恶”的讨论,除了教育、惩罚之外,还有更多维度。

“回”楼里,有一个特殊的“班”

无监管办公室的监管区域呈“回”字造型,与楼前的“回”字雕塑相呼应。办公室、教室和牢房分布在地板周围,中间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星期三是教育日。一大早,一群男孩子就在球场上热情地打球,喊叫、传球、转身、投篮。他们看起来就像是普通的篮球少年,但天蓝色的囚服和周围站着的警察总是让他们看起来像男孩。提醒他们他们的身份。

监狱内的背形雕塑(刘雪岩 摄)

这些青少年都是目前在押的未成年犯。虽然年龄只有14岁至18岁,但其罪行却包括强奸、杀人、挑衅、故意伤害等。“刑期最长的犯人小乐(化名),因数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 19年。”一区长李飞说,小乐作案时只有16岁,还在上初中。因校园情感纠纷,被判处19年有期徒刑。他不仅强奸了女孩,还持刀杀死了自己的“情敌”,并重伤了自己的父亲和老师。

“一方面是生理变化较快,另一方面是心理发展速度滞后。这种不平衡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情绪波动。如果缺乏引导和控制,往往会出现不良行为。” ,甚至会发生犯罪。”李飞发现,很多未成年犯人都存在多重矛​​盾:好奇心强,但认知能力低;精力过剩,但统治力较弱;自卑、内心敏感,但容易冲动等。

一群处于青春期共同生活的不良青少年也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时他们前一分钟在开玩笑,下一分钟就打架。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并立即制止。”李飞表示,这些少年不顾轻重,肆意妄为,但毕竟是在监督。在管控措施更严格、负罪感更强烈的地方,他们还是会更加克制。

电影《少年犯》截图

由于该中心的名称是“青少年惩教中心”,该办公室经常接到家长的电话,询问是否可以将孩子送到该设施进行监管。 “家长听了我们的解释后,开玩笑说不应该转去监狱。”少管所教育康复科副科长杨雷表示,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程度较低的,应当予以处罚。宽以待人,以教育为先;对犯罪严重、性质恶劣、主观恶性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惩处并与教育相结合。 “我们必须保护他们依法享有的权利。”

比如受教育的权利。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松江区两所中学都会安排老师来督导发布中心授课,风雨无阻。教室和学校没什么两样,一个人一张桌子。墙上的格言是:“祸莫大于不满,罪莫大于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室旁边还设有茶艺班和护理班。

“我们的职责就是‘救助教育特殊学校’,帮助未成年犯端正人生轨迹,为他们回归社会搭建桥梁。”朱克霞表示,除了“教育救助”外,少管所还以“再社会化”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引进茶艺、服装设计、服装设计等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护理培训,以及徐行草编等手工非遗项目,引导未成年犯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与社会专业研究相结合,帮助他们与相关企业签订就业合同。达到以工促学、以学立业的目的。



电影《少年犯》截图

被忽视学校的教室(刘雪岩 摄)

教室旁的茶室(刘雪岩 摄)

人们常常想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对“坏男孩”那么好? “康复是一项义务,教育是一项权利。”杨雷说:“医生不能因为病人是‘坏人’而放弃救治病人,我们也是一样。从道德角度来说,我对他们的犯罪行为深恶痛绝。但作为一名监狱警察,我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恨罪不恨人”。

阿凯(化名)在看守所里非常“有名”。 2009年,还在上初中的他设计了一个出售淫秽信息的网站,赚取了巨额利润。他被判处五年徒刑。当他刚开始服刑时,他总是自暴自弃。在民警的教育下,他才端正心态,恢复了文化课。成绩优异的他经常主动给其他青少年讲课。后来他以高分考入了上海的一所大学,继续学习计算机。

不良少年背后的麻烦家庭

“这次我没有杀他,下次出去我还会继续杀他。” 15岁的浩浩(化名)到了看守所后,依然不守规矩,总说着复仇。他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入狱6年,但他手中的刀却刺向了与他朝夕相处的父亲。杨雷说:“他一说这话,警方就非常紧张,只能对他实施更严格的管控措施,就是怕他听不懂什么。也可以看出,他的家庭问题非常严重。” ”

杨蕾在少管所工作了14年。他和他的团队对1000多名未成年犯进行了跟踪研究,根据犯罪原因、犯罪特征、刑期影响等多种因素,形成了青少年犯罪调查。最明确的结论是,不良少年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问题家庭”。 “我们的调查发现,青少年犯罪者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离婚家庭,父母分居后,孩子会把犯罪归咎于某一方,甚至归咎于自己或社会,这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很大。”

3月18日,少管所刚刚收监3名新犯,全部来自离婚家庭。其中一个孩子一开始成绩不错,但父母离婚后,他的成绩立马下降,走上了歧途。电影《少年犯》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惯盗,名叫肖。当警察询问他的家庭情况时,他回答:“我有三个父母,三个母亲,你问哪一个?”父母离婚后,他被当作物品,多次被调动,从小就无家可归。但当他得知父亲来惩教所看望他时,他还是充满了期待。但父亲再次当面羞辱、抛弃他,让他彻底跌入深渊。

电影《少年犯》中的家庭聚会场景

电影《少年犯》中,萧伯纳的父亲来看望他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负有直接责任。家庭可以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避风港,也可以是轻微犯罪的“萌芽地”。对于囚犯来说,家庭是改造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为此,少管所打造了“家庭课堂”,希望通过家庭成员的介入,尽力弥合未成年人的分离心态。

经过民警的再三劝说,浩浩的父母也参加了“家庭班”,几乎保证全勤。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一家人敞开了心扉。浩浩得知父母离婚并不是父亲单方面做错的事情,而是他们反复考虑的结果。父亲也得知,由于缺乏沟通,儿子这些年来一直误解他。 “带他出去的那天,父子俩抱在一起哭了。现在我们经常提起这个案子,尤其是劝说父母的时候,他们一定要承担起责任。”李飞说。

警察教官说了一件让杨蕾一直记得的事。在一次探视日,一名囚犯没有带家人前来,独自待在角落里。这时,民警发现他脚上的布鞋磨损严重,账户里也没有钱,就给他换了一双新鞋。随后,恶警叮嘱他要好好学习,遵守纪律,多给家人写信,犯人都遵守了。他说,虽然父亲不愿意照顾他,但在警察里看到自己的亲生父亲让他感到安慰。



“青春期男孩虽然看起来缺乏安全感,但情感纽带是必须建立的。他们大多缺乏家人的照顾。如果你问他们健康状况如何,他们会牢记在心。”杨蕾说:“当然。我们不指望立竿见影,但也得长期努力。”

走向新生活,或屡教不改

参与电影《少年犯》拍摄的18名青少年,有的因拍摄期间表现出色而被减刑,有的被提前释放。 1985年底,他们重返社会,开始了新的生活。大多数人都会成为社会守法的人,但也有例外。影片上映后不久,有媒体报道称,部分刑满释放的少年犯又重新回到监狱。

饰演“逃亡者”的演员华强出狱后,在街道的帮助下到南阳电机厂当工人。他在出席《少年犯》首映式时,发誓以后要做一个好人。但参加工作后不久,他就进入了赌博行业。在卖掉项链、戒指和录音机后,他开始偷窃。他因盗窃多次被判劳教。 2014年,他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刑。当年的少年犯已经变成了中年犯。

“影响你重生还是堕入黑暗的因素太多了。”杨蕾也一直在思考,“青少年为什么会违法?其背后的家庭、学校、同伴、教育环境等综合因素,值得我们更多地了解,以便为未来提供全面的指导。”预防和治理成人犯罪,需要全村教育,矫正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无监督所新康楼图书馆一角(刘雪艳 摄)

沙盘室(刘雪岩 摄)

20世纪90年代初,监管释放中心开始对服刑人员开展心理矫正工作,这在全国监狱系统中是最早开展的。 2002年成为监狱民警之前,监狱心理健康指导室主任滕海鸥是一名人民教师。面对同龄却有着如此巨大差异的青少年,她感到心酸。拥有心理学背景的她会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他们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留守女孩外出打工,被介绍她工作的人强奸。她将刚出生的婴儿放入纸箱内从12楼扔下,构成故意杀人罪;姐姐要出去办事,带着5个月大的孩子,把孩子托付给智障弟弟照顾。孩子哭个不停,弟弟把孩子勒死了。父母离婚后,儿子被踢打、少年持刀刺伤母亲……“这样的孩子我们遇到过很多。”他们大多家庭关系复杂,文化程度低,规则意识淡薄。法律的。他们还没有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很容易受到生活环境的污染。”滕海鸥说,“面对他们,我们不仅要面对他们。他们只是警察和辅导员,更像是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他们学会爱自己和他人。 ”

但这并不容易。即使进入少管所,一些未成年犯仍然认为年龄是他们的保护,在18岁之前可以为所欲为。“我们普及法律的时候,会告诉他们,我们国家的刑事责任年龄国家定为14岁,承担民事责任的年龄已降至8岁,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杨蕾说,“年龄也是构造出来的,每个人都难免会想,为什么到了这个年纪而不是更年轻或者更年长呢?这里面也是有矛盾的。一方面,我们觉得青少年无知、不成熟。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他们对未成年人的成熟策划和残酷行为,犯罪的人越多,我们对他们的了解越深入,我们判断“成熟、恶意、行动能力”的维度就越多。

电影《少年犯》中的家庭聚会场景

艺术团演出电影《少年犯》

在大多数国家,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为 12 至 18 岁。在美国,有30多个州没有刑事责任年龄限制。犯罪的儿童与成年人一样受到法律制裁。多位法律专业人士也指出,将刑事责任年龄定为14岁并无生物学依据,立法空白和司法不完善直接将未成年人的“犯罪与非犯罪”区分开来。

杨蕾提到了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游刃》。在女儿被同样未成年的男孩杀害后,书中的父亲走上了复仇之路。 “即使凶手被杀了,女儿被带走的仇恨也没有完全消除,悲伤也没有得到抚慰。”监狱能做的就是坚持惩治与改造相结合,坚持专项预防与一般预防相结合,尽最大努力减少这样的悲剧。

今年1月,日本首次判处少年犯死刑。谈及原因时,法官表示:他改过自新的可能性太小了。犯罪是合法的,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有责任汲取教训,教育新人。改造和解救未成年犯、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仍然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8 00:09 , Processed in 0.1235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