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养蜂必备:蜜蜂疾病防治之欧洲幼虫病的症状与防治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678
发表于 2024-11-17 16: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蜜蜂病虫害防治.养蜂难免会遇到蜂病,蜂病的防治非常重要。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蜜蜂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

1.欧洲幼虫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病原体为蜜蜂链球菌,主要通过蜜蜂自身传播。蜂蜜、花粉和蜂具都可能被病原体感染。幼虫四季均可感染,但以春、秋季为主。

发病死亡的以2~4日龄幼虫为主;封盖后有少数幼虫死亡。

受感染的幼虫外观失去光泽,体色由白色变为黄色,然后逐渐变成棕黑色并腐烂;有的还很快腐烂而不变色,从背面可以看到明显的白线(气管)。如果提取虫体,虫体容易破裂,并有酸臭味。腐烂的物质不具有粘性,干燥后很容易被工蜂清除。发病初期,由于少数幼虫死亡后被工蜂淘汰,又因蜂王再次产卵,各虫期混合在一起,导致开花异常。如果继续发育,所有幼虫都会在到达覆盖物之前死亡,并且巢中将看不到覆盖物。严重时,脾脏会完全腐烂,散发出酸臭味,导致蜜蜂离开脾脏,甚至逃离蜂群。

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很弱,治愈后还会复发,因此必须注意定期预防和治疗。发病后可采用土霉素、四环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取任何一种抗菌剂100万单位,与4公斤麸糖浆混合。每组每次喂糖浆0.5-1公斤左右,2-3天一次,连续3-5次。

2.囊幼虫病:其病原体是过滤病毒。它主要通过蜜蜂本身传播。蜂蜜、蜂巢和蜜蜂设备都可能被病毒污染。刚死的蠕虫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具幼虫尸体中含有的病毒可以使3000多只健康幼虫患病。幼虫四季皆易发病,一般在气温低于26℃的春秋两季流行。尤其是群体弱、饲料不足、保温不良的蜂群更容易患病。发病和死亡的大多是6天龄的幼虫。大约三分之一在封顶前死亡,三分之二在封顶后死亡。死去的昆虫躺在巢穴正下方,头朝上。体色先变成黄白色,然后变成褐色,头部变成灰色,外皮变成坚韧透明的囊,内部组织液中出现颗粒状物质。死虫房屋的屋顶凹陷,经常被工蜂咬开或刺破。腐臭物不粘,干后很容易除去。当蜂王再次产卵时,会出现花种子,这与欧洲幼虫病的早期症状相似。患病群体逐渐衰弱,很容易导致群体逃离。

蜜蜂对囊胞幼虫的抵抗力较弱,一旦感染,很容易传播。但实践证明,只要加强饲养管理,选择抗病蜂群进行饲养,并结合药物治疗,就可以控制病害的传播和危害。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维护蜂群健壮,保持蜂群温暖,是预防本病的前提。为了减少幼虫被病毒持续感染,可利用蜂群蜂拥而至新蜂王产卵之间的潜伏期,或人为使蜂王幽闭,造成一段潜伏期。中断囊胞幼虫病流行的时期。关联。这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另外,在野外花粉不多的发病季节,用少量酵母片或维生素B糖浆喂蜜蜂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平时注意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群体培育蜂王,替换患病群体的蜂王,可以大大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另外,蜂囊幼虫的病原体不耐高温,因此养蜂设备和蜂蜜可以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也可将蜂箱清洗干净,在阳光下晒干,然后用硫磺熏10~15分钟,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对于药物预防和治疗,可以选择以下任意一种:

(1)半枝莲(汉草、香天盏、春色):用干草一两,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然后继续小火煎15至20分钟,滤渣,边加热成浓糖浆边食用,晚上喂8到10只蜜蜂。每5~7天喂一次,直至病愈。

(2)雄黄醇合剂:每10帧,筛取雄黄1克,鲜大蒜6~8克,捣成糊状,加75%乙醇(酒精)10毫升,加蒸馏水40毫升,并在广口瓶中摇匀并备用。使用时,将蜜蜂摇入箱底,用干净的便携式喷雾器注满溶液,喷洒脾脏,每个脾脏两侧各喷3~4次,放回原处。喷脾后第三天,病虫尸体就被工蜂拖走了。治疗效果良好,治疗后不易复发。

(3)用马鞭草一两,旱莲草一两,大蒜半两。加适量水煮沸,过滤除去残渣。按1:1的比例加入糖溶解。您可以喂养 10 只蜜蜂。每三天喂一次,直至病愈。

(4)用马鞭草一两,积雪草一两,车前草一两,苋菜半两。加适量水煮,然后过滤除去残渣。按1:1的比例加入糖溶解。它可以喂10只蜜蜂。 。每三天喂一次,直至病愈。

(5)病毒灵:每框蜂用半粒,重症每粒一粒。溶解后加浓糖浆,每隔3-5天喂一次,直至病愈。

3.巢虫:大蜡螟的幼虫。常见的有两种:大巢虫和小巢虫。它们会损害巢脾和蜂蜡,尤其喜欢侵入老巢脾。它们钻入巢穴,在巢穴中钻洞吃蜡,并吐丝将粪便颗粒连接起来,形成下落的隧道作为覆盖物,因此又称为毛虫。



大巢虫对巢脾的破坏力很大。在温暖的季节,一只受精雌蛾的1-2个后代可以在两个月内摧毁储存在中继箱中的整个巢脾。小巢虫潜入巢底造成损害,经过坠落路径的蜜蜂和蛹受到损害。蜜蜂蛹破损后,工蜂啃开蛹室盖,准备丢弃,于是蛹的白头就暴露出来,俗称蛹白头。如果你看到工蜂遗弃在巢前的死蛹,很可能是巢内昆虫造成的。当大大小小的巢虫造成的危害严重时,可以削弱蜂群,甚至导致蜂群逃亡。

大巢虫的成熟幼虫钻入巢箱的框梁或框槽内结茧越冬。它们在第二年春天化蛹为蛾,并在箱缝或巢脾中产卵。卵排列成单层并形成块。它们最初是乳白色的,然后逐渐变成黄棕色。每只雌蛾可产卵2000-3000个。卵期约9天,幼虫期约52天,从结茧到羽化需12天。夏秋两季完成一代约需两个半月。

老熟幼虫在巢底隧道、箱框缝隙、箱底蜡屑或保温材料中越冬。它们在第二年春天化蛹为飞蛾,并在盒子裂缝或巢脾中产卵。卵排列成单层并形成块。它们最初是乳白色,然后变成黄棕色。每只雌蛾可产卵300-400个。卵期4~5天,幼虫期50天左右,结茧到羽化约9~10天。茧呈白色,呈楔形,表面附着粪便。每代历时夏秋季节2~2.5个月。

防治巢虫应采取综合措施,即预防与药物熏杀相结合。具体来说,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重点:一是常年培育强群;二是及时更新巢脾,不使用旧巢脾;三、保持蜂窝一致,取出的空脾应及时妥善保存;第四,经常清扫箱底,及时清除蜡屑和污垢。同时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夏季蜂箱不能受阳光直射。由于越夏期间气温较高,蜂群分散,只有一部分蜜蜂保护蜂巢。如果不注意遮光和降温,蜜蜂蔓延范围更广,巢内昆虫很容易进入蜂巢造成危害。其次,越夏期间,不能打坏蜜蜂。太长了。酷暑过后,蜂王有一段时间不活动,老蜂驱除育虫的能力较弱。因此,如果到9月初蜂王还没有产卵,应给予奖励喂养和必要的帮助,以鼓励蜂王产卵。 ,以便尽早利用幼蜂抵御巢内昆虫的侵袭。

4.黄蜂:它们是蜜蜂的天敌。它不仅捕杀蜜蜂、抢夺蜜蜂的蜜囊和蜂巢内储存的蜂蜜,还利用蜜蜂的尸体来喂养其幼虫。黄蜂的伤害也会导致蜜蜂逃离蜂群。特别是我县山区的蜂场经常因黄蜂而遭受巨大损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9 19:30 , Processed in 0.0598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