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二战苏德战场:莫斯科保卫战——苏联的第一个真正转折点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117
发表于 2024-11-18 06: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军军次面”(ID:)

说起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最惨烈的莫过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规模空前的血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因此非常有名。

然而,战争的胜利却是通过一个又一个转折取得的。对于遭受德国闪电战重创的苏联来说,莫斯科保卫战可能是第一个真正的转折点。

1941年6月至12月欧洲东线局势图

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从一开始就是纳粹德国的首要目标。德国最强大的军队——中央集团军群被用来占领莫斯科。

由于斯大林的误判以及战争初期苏军的混乱低效,德军进展迅速,集团军群中心顺利东移。冯博克元帅指挥的装甲群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到达明斯克,围歼了约41万苏军,其中30万多人被俘。

1941年7月16日,德军攻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已是敞开的大门。

9月中旬,基辅陷落,超过65万苏军被俘。赫鲁晓夫在基辅服役,在坠落前一小时乘飞机逃脱。 1941 年 9 月下旬,布良斯克陷落。 9月30日开始,德国集中77个师、约200万兵力、14000多门火炮、17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向莫斯科方向发起代号“台风”的攻势,企图在莫斯科大败之前夺取莫斯科。冬天的到来。 。 10月3日,奥廖尔被俘。 10月23日,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围困苏军5个集团军,俘虏67万苏军。

德军进攻莫斯科的计划,屡试不爽的围攻

虽然这一系列的失败是丑陋的,但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如果不是这些苏军的牺牲和遏制,德军很可能会提前一个月对莫斯科发动进攻。如果真是这样,未能拯救莫斯科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概率事件。这一点从德军的推进速度上就能体现出来。战争的前三周,德军平均每天昼夜可以前进20-30公里。到了8月份,这个数字下降到了3.5-8.5公里,因为德军忙于解决问题。苏军大大小小纷纷被包围。

希特勒

在连战连胜的形势下,希特勒于10月4日发表讲话,自豪地宣称——“东线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终将消灭东部的敌人!”当时,几乎所有德国人都相信,德军一定会拿下莫斯科。

面对危机,斯大林想到了朱可夫,将他从危险的列宁格勒调了回来——毕竟守不住莫斯科就等于被挖出了心脏。然而,在前期的一系列严重失败中,苏联后备力量几乎损失殆尽。朱可夫评估形势后,得出​​了一个非常不乐观的结论。他向斯大林报告:

“西线的防御实际上已经被摧毁,由于没有后备力量来弥补由此造成的巨大缺口,所以通往莫斯科的所有道路实际上都是畅通的……”

“你知道西线第16、第19、第20军和巴尔金集团在哪里吗?预备役方面军第24、第32军在哪里?”

“所有人都被包围在维亚济马西部和西北部地区……”

因此,当德军直逼莫斯科时,苏军的人力缺口很大。直到10月10日,苏军防线仅部署了4个步兵师、3个预备步兵团和5个机枪营。为了阻止敌人,莫斯科炮兵学校、莫斯科军事政治学校、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学院、波多利斯克机枪学校的学生纷纷投入战斗。 45万名公民(主要是妇女)被动员起来在城外挖掘战壕和隧道。防御工事。

但即便如此,苏军每个营仍然要防守近五公里的战线。在兵力如此短缺的情况下,朱可夫想尽办法调动一切可以动用的兵力。一方面,他从后方动员了训练有素的部队,另一方面,他集结了突围的散兵,获得了大约14个步兵师和16辆整编的坦克。旅和四十多个炮兵团。工人、工程师、科学家、作家、职员、学生……一切可动员的力量被组织起来,组成了一支四万人的民兵部队、一个“坦克歼击团”和一个万人的“巷战团”。

通往城市的道路和桥梁都布满了地雷。在德军能够通过的森林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砍伐一些树木(毕竟连阿登也没有阻止德军)。用于巷战的路障……迅速搭建了3800个火力点和37500个金属栅栏,还在圣巴西尔大教堂设置了爆炸装置,因为有人猜测德国人正在进攻。抵达莫斯科后,希特勒很可能会享受到游览这个著名的景点。

德军已基本对莫斯科形成三边包围圈。

但这些只是权宜之计。如果真想抵抗德军,拯救莫斯科,就必须依靠新力量的组建。如果兵力不够,德军甚至不需要攻城。只要像基辅那样四面包围,莫斯科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莫斯科确实出现了普遍的恐慌和混乱——1941年10月16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疏散苏维埃首都居民的决议》,此举被理解为莫斯科即将被围困的信号。弃。事实上,苏联中央部委和外国使馆确实撤退到了古比雪夫,不久之后平民也开始逃离,但他们都必须步行,因为公共汽车和出租车被征用来运送部队。

宣传海报“我们将保卫莫斯科!”

烧毁的文件灰烬像黑色的雪一样悬在空中,德国军队随时可能冲进这座城市的谣言四起。许多人惊慌失措,有的开始抢劫商店和运着罐头的卡车……面对混乱,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于10月19日在莫斯科实施戒严——

“凡是扰乱社会秩序的敌人,一律立即送上军事法庭审判,凡是特务、特务或其他煽动骚乱的敌人,一律就地处决。”

苏联远东军区防区

为了保卫莫斯科、鼓舞士气,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军队。当时,在整个苏联,只有远东地区的20多个师是唯一结构完整、装备齐全、战斗力较强的预备役部队。原本用来对付日本的远东军区部队从亚洲调回莫斯科。

日本未能抓住机会进攻苏联一直被认为是轴心国的失败。不过,从当时的日本角度来看,进攻苏联对德国有利,但并没有让日本获得急需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这显然是给别人看的。制作婚纱的行为。而且日本吸取了诺门罕失败的教训,对进攻苏联产生了疑虑,最终没有选择北上。

佐尔格的信条:如果你不闯入保险箱,文件就会自动送到你家门口;如果你不闯入密室,门就会自动为我打开。

日本的决策被王牌间谍佐尔格察觉。他及时发回的情报,让斯大林有信心召回远东部队。可以说是拯救苏联于危难之中的关键之举。它是改变世界的著名智能之一。不过,佐尔格也因为身份暴露而被捕,他和他的助手日本共产党员尾崎秀美于1944年11月7日被绞死,时年49岁。后来,佐尔格被授予崇高荣誉(苏联英雄、金星勋章、雕像、街道命名、纪念邮票)。

远东部队在几周内从八千公里外赶来。他们显然比德军更能适应严寒。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天生就抗霜冻,而是因为它们经验丰富,准备充分——它们的枪有隔热套,并涂有防冻剂。润滑油;知道如何让坦克和汽车在严寒中保持运行;有足够的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当然,他们是偷偷开车进去的,在原站留下了少量人员和电报员,迷惑日本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严寒被认为是德军在莫斯科惨败的首要原因。其实那年冬天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冷。 11月4日,莫斯科最低气温为零下7度。 11月11日至13日降至-20摄氏度,但很快又恢复至-3摄氏度。显然不是严寒——莫斯科会战的防御阶段是在天气不太冷的时候进行的。

如果说有什么天气真正影响了德军的话,那就是入冬前的雨了。在坦克和车辆的碾压下,雨水和融雪使道路变得泥泞,连行走都变得困难。但苏联军队也陷入了泥沼。 “人员车辆必须用坦克拖”——天气晴朗,无论是下雨还是低温,都不会只影响一侧。真正的区别来自于双方的反应和准备是否充分。事实上,11月15日之后,冬季低温使路面硬化,有利于德军通过。

直到到达莫斯科郊外,德军仍可以说是常胜军。然而此时的德军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

首先是防寒装备。 12月之前,虽然天气不是很冷,但如果没有防寒的衣服,还是会冻着的。当然,德军并没有傻到认为“纯种雅利安人”更抗冻。名义上分发了冬季服装和设备的冬季维护用品。然而希特勒对战局的乐观态度,却让德军所有人都对冬季物资的分配不屑一顾。随着补给线的拉长,许多此类物品仍然堆放在沿途的车站,前线的德军仍然瑟瑟发抖。

其次,是部队的实力。到挺进莫斯科时,德军已经损失了70万多人,约占入侵苏联时人数的五分之一,尽管苏军的损失要高出许多倍。虽然向莫斯科方向动用的德军数量相当多,但各部队消耗严重,且没有得到有效补充。有的团只剩下四五百人了。再加上连续的作业,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第三是燃料。德军的法宝就是可以快速攻击的装甲部队,但如果燃油跟不上,那就更不用谈了。受限于漫长的补给线,前线的德军无法获得足够的燃料使用,这意味着德军已经断了腿,失去了快速机动的能力,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红场阅兵,部队全部荷枪实弹

苏军的情况则恰恰相反。随着远东部队开始西进,同样疲倦破败的苏军看到了希望,这也激发了苏联领导人的信心。 11月7日,纪念十月革命阅兵照常举行。斯大林走上检阅台,号召莫斯科军民坚守这座城市——

“红军、红海军的战士们,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男女游击队,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你们,你们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的主力军。在你们的枷锁下,欧洲各国人民法西斯主义正在注视着你们,伟大的使命落在了你们的肩上,你们正在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解放战争!”

阅兵部队走出红场,直奔前线

因为此时还急需大量的兵力

对此一无所知的希特勒在广播中听到了红场阅兵的消息。他立即打电话给冯博克元帅,愤怒地命令前线德军轰炸阅兵现场,大喊要把阅兵部队和斯大林炸成碎片。保持。德国轰炸机冒雪起飞,付出了击落25架的代价后,没有一架能够飞越红场。

在莫斯科西北部,霍普纳的第4装甲军和莱因哈特的第3装甲军向最靠近莫斯科的方向推进。 11月底,德军已推进至距莫斯科市中心仅20至30公里处。然而,已经无法再推动了。随着12月初苏联远东集团军的到来,这支生力军彻底压垮了本已疲惫不堪的军队。德国军队。

12月5日,顶住压力的苏军开始反攻。这时,德军开始遭遇真正的零下20至40摄氏度的严寒。也就是说,严寒对德军的影响是在苏军反击阶段。更重要的是,德军没有可用的后备部队。

吃饱穿好、油料弹药充足的苏军,将疲惫不堪、磨损严重、衣服和油料短缺的苏军击退了100-200公里。德军伤亡和俘虏人数达到31万人。这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希特勒闻讯勃然大怒,下达了不得撤退的致命命令。古德里安、冯·博克、霍普纳等将军被解职。然而希特勒的愤怒并不能阻止德军的失败。

古德里安在日记中写道:“对莫斯科的进攻失败了,我们低估了敌人的优势,包括其规模和天气。幸运的是,我在12月5日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否则灾难就不可避免了。”可以避免的……”

热热夫距离莫斯科仅200公里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只需几次攻击就可以击败它。

苏军赢得了首都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不过,由于苏军进行的反击,兵力与德军基本相当甚至略逊一筹,所以并没有像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造成致命打击。事实上,在撤退了一定距离后,恢复了实力的德军仍然能够在热热夫抵挡苏军,形成了依然威胁莫斯科的“热热夫突出部”。直到1943年3月,该地区才被苏军收复。

但这种不完美的胜利并不能降低莫斯科会战的战略重要性。苏联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乃至整个同盟国的士气。纳粹闪电战被粉碎,并被拖入了它最不想发生的消耗战。说莫斯科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明年冬天,朱可夫将在伏尔加河上再次击败德军

对于苏军为何能够获胜,朱可夫说道——

“希特勒的最高统帅部……严重低估了保卫莫斯科的苏联军队的兵力和条件,同时又高估了为攻占苏联首都而集结的德国军队的能力……在那种条件下,一切都是如此。”依靠装甲部队是不可靠的...德国最高统帅部无法及时完成同时攻击我们的准备工作,尽管他们有足够的部队来这样做...到12月初,敌人已经筋疲力尽并且已经没有储备了,但是当时,西线收到了最高统帅部的两支重组部队……苏军指挥部得以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反击。”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场战斗似乎是在冬天进行的。事实上,莫斯科保卫战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4月下旬,历时七个月,比斯大林格的要长得多。勒之战将会持续更长时间。但由于12月5日开始的苏军反击更具吸引力,给人留下了莫斯科保卫战是一场冬季战役的印象。 1985年上映的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由于战争真实,时间跨度长,片长长达六个小时。

电影《莫斯科保卫战》海报

经过此战,莫斯科无愧于英雄城市的称号。当距离只有一步之遥时,法西斯军队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走向灭亡。三年后,苏军一路进军柏林,给了希特勒最后一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9 00:52 , Processed in 0.0625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