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山外青山楼外楼,南宋临安城的繁华与旅游文化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144
发表于 2024-11-20 23: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外青山楼外,西湖歌舞何时休?暖风使游人醉,错把杭州当成汴州。

这句南宋诗人林升写在临安城一家宾馆墙上的诗,最早见于《西湖游之语》。这首诗描写了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的景象。

开篇一句“山外有青山,外有楼宇”。作者捕捉到了临安市的特色:青山叠翠,餐馆鳞次栉比。第二句用修辞的语气来突出西湖边无尽的歌舞。后两句描述了人们在美好的天气里出行时的心境。

其实这首诗也可以讲述当时临安城的繁华景象和人们踏青的盛况。

自宋朝南迁以来,大批北方人南迁。尤其是临安市,凭借区位优势和宜居环境,成为南下移民的首选地。各界人士共同推动了临安的繁荣。尤其是临安旅游文化的繁荣。

也就是说,临安是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在城市繁荣的背景下,临安的旅游文化产业也值得一提。

1、临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时空优势

杭州旅游文化产业的繁荣可以追溯到唐代中叶。此后,杭州依托西湖、凤凰山等空地和地表水体修建的皇家园林和名胜古迹,为临安的城市旅游文化提供了天然的基础。许多名人也曾在西湖边留下过诗词,如唐代白居易写的关于西湖的《西湖夜归,回顾孤山寺待客》。杭州:

柳湖松岛莲花寺,傍晚时分返回寺院。低山雨大,棕榈叶水凉。云雾缭绕,天色蔚蓝,建筑殿堂在夕阳的映衬下错落有致。当你到达岸边时,请回头看看。蓬莱宫在海中央。

宋代绘画《夜游春归》

南宋时期,有一个叫周密的人写了一本《武林旧事》,专门记录了这些皇家建筑和风景名胜。武林即杭州,因原设于杭州的县城毗邻武林山,故名。

本书列出了亭、台、庙、溪等20类317处皇家宫殿建筑,以及西湖周边10个区域的453处名胜古迹。其中虎跑、龙井、苏堤、断桥等至今仍在使用。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

这些皇家建筑和古迹一般都是依自然景观而建。在长期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逐渐成为“天人合一”。这也促成了旅游景观和旅游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样化。

当一个城市越来越大、标准越来越高的时候,文化建设也会被纳入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在文化建设中,旅游文化产业也是不可或缺的建设环节,城市开放空间、地表水体开园可能性增大。这在南宋都城临安的规划建设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临安也是此类城市的典型代表。

从地理环突破临安市的限制。



从时间上来说,“西湖风光遍天下,早晚晴雨,四时相宜。杭州人并非时时游览,春游尤甚”。受欢迎的。”随着众多传统节日的日趋成熟,南宋都城临安形成了元宵赏灯、中秋赏月、重九赏花等季节性旅游习俗。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杭州为官时曾盛赞西湖的旅游文化。他在《淮西湖同年朝梅树》诗中写道:“西湖是人间美景,无愚人智者,深浅在于所得,谁能全知” ? 我如此狂直,我把自己奉献给了山水音乐,我把它给了宁飞天。

临安

2、各阶层对旅游文化的追求

《老武林故事》还描写了不同旅游主体欣赏湖光山色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旅游盛况,也展现了不同层次游客所代表的文化取向。

《老武林故事》中所引用的诗词,大多是文人游历后所写,可见当时文人游历的现象相当普遍。此外,临安本身作为一个大都市,具有多种城市功能。

临安的城市旅游文化早已将“旅游与买卖”结合在一起,催生了各种商业服务群体,包括“赶人”、“水仙”以及《老武林》一文中记载的傲人闲人。 ”。 、小经纪人和各种工匠。

《武林旧事》记载:“(寿黄)与民同乐,游览买卖无禁。画轻舟,午后如织。”有各种“抓人”、“水仙”、商“湖里土土适宜”、“耳目应接不暇”等。

士大夫出行时,也如“城中名媛并肩聚于两堤,几乎无落脚之处,水画荆棘,棍棒如鱼鳞”。 ,也没有办法划船。”或者,“放眼整个城市,每个人都在罢工。” “旅游业的繁荣。

周蜜《老武功》·书与影

皇家贵族的娱乐带动了普通百姓的旅游,从而形成了湖区旅游所呈现的“千船并行,笛声奏响,粉白花列,最盛”。

介于王室贵族和普通百姓之间的是士大夫阶层。 《老武林故事》记载,翰林学士于国宝因在断桥旁的小酒铺醉笔而受到皇帝赏识,因此获得了直接步入仕途的机会。

不同的游客有不同的文化取向。皇家贵族、士大夫参与节日游乐的文化取向不仅是为了调节身心,更是为了获得审美享受。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临安旅游高雅文化的魅力。

普通公民和各类商业服务群体具有鲜明的娱乐性和商业性。他们是从事经营、服务、交易和消费的最基本群体,形成了公民的饮食文化、娱乐文化和风俗文化,从而透露出浓厚的世俗文化色彩。



随着城市旅游文化的发展,不同的游客逐渐融合在一起。皇室参观“市集舞队、市集食盘架”,欣赏酒肆醉书;当士大夫和普通游客欣赏山水风光时,“灯火初亮”、“边饮边笑”。因此,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临安的旅游活动呈现出上下交融、高雅与大众文化融为一体的特点。

三、商业繁荣成为旅游文化产业支柱

对于临安市民来说,城市旅游活动早已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结合,一切娱乐休闲都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其中集中体现在商业活动上。同时,商业活动的繁荣也为临安城市旅游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商业繁荣主要体现在娱乐服务业和餐饮业。 《老武林故事》第六卷描写了各个街市、瓦栏、酒楼、歌楼、租货、作坊、市井食品、各种酒名、小经纪人和各种艺人,勾勒出一幅当时生意兴隆的图景。 。图片卷轴。

其中,旅游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的服务业。除了《追人》、《水仙子》之外,《老武林》中列出的“舞队”还有70多个。那时他才会在《武林旧事》中感叹“社会如此繁荣,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我无暇再重复”。

从事服务业的人员经营酒食品,市场食品有糕点、肉类、果蔬等8类235种,名酒62种。

周蜜还做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统计。 《老武林》记载:“检查站每日酒歇人数达数十万”。

这些反映了南宋临安商业活动的繁荣,商业活动也表现出明显的商业意识。

一方面,商业活动以各种灵活的形式渗透到各种旅游活动中。比如,游览西湖时,有琳琅满目的“湖里土事”;清明节期间,“处处有人买卖,占人便宜”,放生会上,“小船竞卖鱼螺蛤放生”。

另一方面,商业活动的广告意识有所增强。 “小周经常被请来送礼,比如宋五嫂的鱼汤,皇帝尝了之后就赏了,大家都跟着,她就发财了。”宋代五嫂的鱼汤成为一道名菜。

从以上《武林老故事》中关于南宋都城临安旅游文化产业的记载可以看出,南宋临安的城市旅游文化生活以人与自然统一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基础。

临安独特的旅游文化产业打破了旅游景观和旅游活动的时空限制,突破了旅游主体精致化和大众化文化导向的界限,融合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和市民商业服务文化元素活动,呈现出开放、灵活、包容的整体特征。

这是临安城市旅游文化的活力,也是临安社会文化生活高度发达的体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9 01:34 , Processed in 0.07953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