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0

2019 年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暨京津冀青光眼高峰论坛隆重召开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523
发表于 2024-9-30 11: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夏的北京,天空蔚蓝,万里无云,绿意盎然。 2019年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暨京津冀青光眼高峰论坛”于2019年5月25-26日在北京内蒙古大厦隆重举行。 。本次学习班阵容豪华,明星璀璨,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光眼名人和知名专家,其中包括我国著名眼科专家王宁利教授、孙兴怀教授、葛健教授、魏文斌教授;以及十余位国家级青光眼专家 著名青光眼专家。

本次学术论坛会议主席、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科主任王涛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辞,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特邀演讲嘉宾以及各位同学和眼科同仁表示欢迎谁来参加会议。 。

开幕式上,王宁利教授、孙兴怀教授分别致辞。他们认为本次论坛的内容安排充分、合理。不仅注重对临床问题的深入讨论,还关注青光眼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动态。专家团队实力雄厚;在我国总体发展战略中,京津冀三角洲与长三角、珠三角一样,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希望本次论坛能够推动和引领京津冀地区眼科同仁青光眼诊疗水平的提高。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随后,各位演讲嘉宾进行了精心准备的演讲,为本次高峰论坛贡献了精彩内涵。

王宁利教授首先做了《青光眼手术的演变》专题报告,系统回顾和介绍了青光眼手术的百年发展,从偶然发现“部分虹膜切除”可以降低眼压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传统小梁切除术。从设计和改进,到非滤过泡依赖型抗青光眼手术的理念,再到泪管成形术的具体操作和临床效果,以及新应用的内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等,这些人在这里印象深刻。这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孙兴怀教授介绍了青光眼引流阀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情况。系统介绍了现代引流阀植入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前房积血、滤过泡包裹等治疗细节。既有高水平的系统综述,又有脚踏实地的临床实践技能。内容浅显易懂,通俗易懂。他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自己宝贵的临床经验。

唐欣教授报告了小梁切除手术的当代价值。它详细介绍了小梁切除术期间的预防措施,例如早期低张力、晚期疤痕以及抗代谢药物的使用。强调了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维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技巧。还介绍了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术、MIGS手术和小梁切除术的详细对比,让现场学员受益匪浅。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陈俊毅教授介绍了2015年美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PP)诊治指南,系统阐述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定义、分类和治疗-中国和美国的闭合性青光眼。治疗策略的差异。陈教授指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定义不应该根据POAG标准来设计。仅以有无视神经损伤作为诊断青光眼的唯一标准是不客观的。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例,首次发作并及时治疗的患者可能不会出现现有技术条件所能检测到的视神经损伤,但可能会出现典型甚至永久性的瞳孔损伤和局部晶状体混浊(Vogot斑)。 )。目前,美国PPP只能诊断为急性原发性闭角症(APAC),远远不能满足目前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要求。关于闭角型青光眼诊断和治疗标准的制定,应该听到我们中国专家的声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春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各种新型青光眼降眼压和视神经保护药物。包括增加房水流出的ROCK抑制剂、各种改良前列腺素药物; SiRNA、腺苷受体激动剂、保护视神经的神经生长因子CNTF和BDNF;以及在青光眼等领域有前景的干细胞治疗。他指出,各种旨在减少药物副作用的药物缓释系统也将为未来青光眼药物治疗带来新的变化。

中山眼科中心林明凯教授分析了各类青光眼手术的特点,幽默地讲解了青光眼手术中的各种难点。林教授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和个人经验指出:虽然各种手术设计和新的手术方法层出不穷,但都只着眼于降低眼压,对青光眼的研究永无止境。作为一名青光眼医生,我们将用一生所学,探索青光眼诊疗技术,为广大青光眼患者服务。

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中心王开军教授通过分析CLASS手术失败的原因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和认识。针对手术后角粘连的问题,王教授传授了他巧妙的激光治疗方法。他指出,CLASS手术作为改良的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有可能取代小梁切除术成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手术方法。

青岛新视野眼科医院戴超教授分析了青光眼患者在白内障手术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新方法。戴教授分享了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经验。类白内障患者的经历为学生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了参考和新思路。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钟华教授通过大量活体病例分享了常见的被误诊为“青光眼”的视野缺陷。他强调,视野对于青光眼的诊断和随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检查。因此,准确判读视野是青光眼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准确的视野测试需要多次研究才能获得。患者有一个学习曲线。只有三次后的视野报告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中午,卫星正式启动。

北京同仁医院李树宁教授讲述了青光眼进展的筛查和治疗方案的更换。他从青光眼诊断及随访检查、药物替代原则及调整方案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青光眼的药物治疗。重点介绍了固定组合制剂的优点、使用原理以及固定组合制剂的类型。

北京同仁医院陆宁教授详细介绍了激素在眼科的应用。本文重点介绍激素药物在眼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并发症的原因。比较了常用的眼内注射激素类型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性。卢教授的讲解极具实用性,指导临床医生在使用激素治疗眼部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使用激素。带来的风险。



北京同仁医院贾红艳主任从青光眼药物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红肿入手,详细讲解了前列腺素是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线药物。引起发红的主要机制包括药物中防腐剂的应用和药物本身。不含BAK的防腐剂的药理作用有望大大减少对眼表的损伤,降低眼睛发红的风险。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周海英主任介绍,难治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需要眼科和青光眼医生的共同努力。周主任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过去和现在开始,详细讲解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详细的眼前节和眼底检查、眼压控制以及完整的抗VEGF和PRP治疗。尽可能多。以及必要的手术治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视功能。同仁医院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治疗流程,很多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都从中受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吴玲玲教授为我们介绍了日本青光眼诊疗指南。日本青光眼诊疗指南从青光眼的定义、分类、检查方法、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重点对日本青光眼指南与我国现行青光眼诊疗指南进行详细对比。 •同时也与欧美青光眼诊疗指南进行对比。难免有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开阔了眼界。

中午的卫星会议结束后,下午还有很多精彩的演讲。

解放军总医院王大江教授以特例为介绍,详细讲解了各类脉络膜肿瘤继发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入手,抓住观众的好奇心。介绍了各种脉络膜肿瘤继发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结局。特别强调,恶性肿瘤继发青光眼必须避免引流手术。

河北省眼科医院陆建华教授介绍了他修复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的经验。她指出,小梁切除手术仍然是抗青光眼手术中最经典的手术方法,但会出现与滤过泡相关的各种并发症,其中滤过泡渗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卢教授用手术视频详细直观地介绍了过滤泡渗漏和悬挂过滤泡的修复方法。其中,翻转巩膜瓣修复滤过泡渗漏的手术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天津眼科医院蔡红英教授主讲先天性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视力康复。儿童青光眼的分类更为复杂,且具有与成人青光眼不同的特征,给治疗带来困难。她认为,大多数儿童的青光眼和弱视一定是相辅相成的,手术后需要进一步的弱视训练,并且要重视儿童立体视觉的建立。青光眼医生提醒,治疗小儿青光眼时,降低眼压、预防青光眼视功能损伤固然重要,但也要重视术前视力评估和术后视力康复。

“精准、微创、个体化治疗是青光眼治疗的趋势。”本次高峰论坛主席王涛教授从一个难治性青光眼的病例开始。根据多年的经验,他专注于青光眼和白内障手术的结合。角型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性。他指出,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包括: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房角成形术和睫状体光凝术,并且可以与其他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可以做到精准、微创、个体化,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也是未来青光眼治疗的发展趋势。

首都医科大学千禧医院陆岩教授主讲睫状体光凝术在复杂难治性青光眼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难治性青光眼的类型、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的特点和优点以及睫状体光凝术降低眼压的机制。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优点包括: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可重复操作、患者痛苦小。同时也有人指出,睫状体光凝术在儿童青光眼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了一些特殊青光眼患者应用睫状体光凝术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北京同仁医院王丙松主任详细列举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前节的结构特点,以及其对青光眼发病的预测和意义。其中,角度闭合的预测是基于中心轴和周边角度形状的参数,例如晶体拱的高度、角度的张开距离、周边虹膜的厚度、附件虹膜根部的位置以及睫状体的相关结构参数。重要的参考功能。

邯郸市第三医院范素杰教授就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利弊进行了讲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以激光和手术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分别针对闭角的瞳孔遮挡因素和非瞳孔遮挡因素。两者相辅相成,在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的适应症和具体参数。她指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不仅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也有效,可以作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治疗选择之一。

北京协和医院程刚伟教授给大家分享了一个困扰大家、备受关注的问题——近视与青光眼的关系。高度近视与青光眼密切相关,高度近视患者青光眼的诊断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青光眼视野损伤与近视引起的青光眼样损伤高度相似。同时两者可能并存,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许多困难。跟进是识别和区分两者最有效的方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吴惠娟教授重点介绍了近期几项有影响力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研究。她总结了近年来国际上几项样本量大、随访时间长的前瞻性研究。包括蒙古国的一项研究、EAGLE研究和ZAP研究。详细阐述了上述研究的设计、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讲解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



天津眼科医院杨进教授为大家分享了恶性青光眼手术中的治疗和经验。灌注液流综合征与眼球小、悬韧带异常、后囊膜破裂或手术时间长有关,多发生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杨教授分析了灌注综合征的发病机制,重点介绍了术前检查、手术过程中的预防措施、术中对策和急救处理。以具体病例报道了灌注综合征的具体治疗方法和最终效果,生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高峰论坛最后,本次会议主席王涛教授为大家讲解了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过程的手术视频,详细讲解了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同时对当天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部分讲者与学生合影留念。

5月26日的青光眼学习班继续进行。王涛教授对到场的各位眼科医师和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

首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健教授致辞。他很高兴来到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参加高峰论坛。葛教授表示,同仁眼科青光眼进展学习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影响力很大。京津冀地区眼科同志不仅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更重要的是传递友谊,增进大家的感情。

魏文斌副院长代表同仁医院感谢远道而来的专家们的宝贵经验。虽然这两天有多个眼科会议,但同仁医院青光眼进阶班的报名人数达到了250多人,可见我们的会议是务实的、有吸引力的。魏文斌副院长充分肯定了“青光眼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这个学习平台,并希望越办越好!

河北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青光眼学组组长刘丹燕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同仁医院形成了多个自有品牌项目,青光眼新进展学习班就是其中之一。随着国家“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方针的进一步实施,希望各位眼科同仁抓住机遇,把青光眼诊疗水平推向更高的台阶。

演讲结束后,魏文斌副院长做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与青光眼》的精彩演讲。眼底疾病与青光眼密切相关。很多疾病不能完全分开,需要前段和后段联合治疗。魏教授从视网膜脱离合并青光眼、玻璃体手术继发青光眼、玻璃体手术治疗青光眼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强调,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与青光眼齐头并进,需要青光眼和眼科两位专家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继续前进。

中山眼科中心葛健教授的演讲题目是“青光眼的精准个体化治疗”。详细分析了闭角型青光眼摘除透明晶状体、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疑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否有良好预防效果等近期热点问题。葛教授还指出,完整的24小时眼压和高度特异性的眼底摄影对于青光眼的诊断至关重要。他强调,不是最新的、最昂贵的、最复杂的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而是最好的治疗策略需要医生运用所有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来开发高质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主任黄宜斌分享了《医学论文统计处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重点关注当前统计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主要问题包括:无统计比较和虚假统计比较。黄主任指出,除了10例以下的病例报告外,其他临床研究都必须有统计处理。针对常见问题,如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样本量大小、随机方法是否正确等,从测量数据的参数统计和非参数统计、计数数据的统计方法,对统计结果的表达、检验值、样本量、随机化、统计软件名称及版本等九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刘丹燕教授分享了《一例继发性青光眼引发的思考》。患者眼压高,并表现出前葡萄膜炎的体征。上级医生查房时发现周边视网膜脱离,诊断为该综合征。刘教授从该病例出发,详细阐述了对该证候的认识、临床特点、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介绍了他们的研究团队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证实了光的作用受体细胞外节膜盘在该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潘英姿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儿童高眼压症与青光眼的诊断》。儿童青光眼的诊断必须非常谨慎。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很多特殊性。潘教授从眼压的测量、眼底的解读、长期观察和随访、如何识别需要治疗的青光眼儿童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北京眼科研究所李建军教授介绍了目前青光眼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眼底立体成像的重要性以及PACS系统在眼科临床随访中的重要性。

北京同仁医院王怀舟教授紧随潘英姿教授的话题,详细介绍了儿童青光眼的治疗及最新进展。传统滤过手术治疗青少年青光眼的成功率较低,小梁切开术和前房角切开术仍是首选治疗方法。王教授详细介绍了他对微导管引导下360度小梁切开术治疗青少年发育性青光眼的想法和经验。

北京同仁医院李树宁教授介绍了京津冀五家医院联合开展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时间窗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这项多中心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结果首次提出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的“致盲时间窗”。在此窗口期迅速降低眼压是挽救患者视功能的关键。他指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致盲率最高的青光眼类型,其特定的致盲时间窗和相关危险因素是该病致盲防治的重点。

至此,2019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暨京津冀青光眼高峰论坛全部讲座圆满结束。来自10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我希望我们的学习班能够成为一个交流技能、建立友谊的平台。希望一切越来越好,让我们明年再相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9:47 , Processed in 0.3793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