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0

2022年版标准地图发布,核心阅读地图性质严正及相关情况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947
发表于 2024-11-25 22: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阅读

地图是国家领土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反映国家主权范围,具有严肃的政治性、科学性和法律性。近年来,地图内容越来越丰富、更新越来越快、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与此同时,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地图管理已融入法制化、标准化。

今年8月29日是第十九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 2022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全国地图宣传周主体活动29日在北京举行。今年活动周的主题是“规范地图使用,确保万无一失”。

此次活动共发布2022年标准地图和参考地图646张。其中标准地图20幅,其中中文中国地图6幅,英文中国地图14幅;和 626 个参考地图。

为什么要发布标准地图?如何获得正确的地图?标准地图的发布对于提高全民国土意识有何意义?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增加标准地图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公众需求

地图是在纸质、互联网等载体上表达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名称、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和属性的图形或图像,包括纸质地图、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附在产品上的各种地图上以及地图的其他表示形式。

国家领土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和管辖的领土,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地图是国家领土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反映国家主权范围,具有严肃的政治性、科学性和法律性。

从驾车导航到出行规划,从外卖订餐到信息查询,从生产到生活,线上到线下,地图内容越来越丰富,更新越来越快,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它已成为人们的日常必需品。准备好工具。国内主要互联网地图服务日均位置服务请求超过1000亿次。

但随着各类地图使用量的增加,我国国界绘制错误、重要岛屿缺失等“问题地图”时有出现。有些地图含有不宜公开甚至保密的内容,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安全。益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发现互联网“问题地图”1.8万张。



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时代,“问题地图”一旦出现,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在严肃查处的同时,只有不断增加标准地图的有效供给,才能更有效地满足公众的需求,遏制“问题地图”的出现。同时,发布标准地图,提供权威精准的公益地图服务,有利于提高公众识别“问题地图”的能力,增强全民国家领土意识。

标准图是根据中国和世界各国国界绘制标准编制的。可用于新闻宣传图片、书刊报纸插图、广告展示背景图片、工艺品设计底图等,也可作为编制公共地图的参考底图。公众可以免费浏览和下载标准地图。直接使用标准地图时,需标注地图批准文号。参考地图是由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地图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时效性等特点,提供并纳入标准地图服务体系的。

截至目前,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可提供标准地图359张、自助底图4套、参考地图803张。各省区均开通标准地图服务,共提供标准地图9860张,全国标准地图和参考地图共计11022张。

地图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地图监督和日常检查不断加强。

目前,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资源部官方网站和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图”标准地图服务系统免费浏览、下载标准地图,并在线制作个性化地图。对地图内容的任何编辑(包括放大、缩小和裁剪)更改必须在公开使用前提交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核。自助测绘生成的地图需要提交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核后才能供公众使用。此外,还可以购买标有地图批准文号的正规地图产品,或者向具有地图编制资质的测绘单位定制地图。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图”整合了海量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截至2022年7月底,累计注册开发用户数超过80.79万,支持超过73.18万个应用。

近年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地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地图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016年1月施行的《地图管理条例》规定了地图编制单位和编制标准,还明确了地图审核范围、审核主体、审核内容和程序。

《地图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地图审查制度。向社会公开的地图,必须报有权审查权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部门审查。 《地图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地图出版的,应当报出版单位审查;出版的,应当报出版单位审查;出版的,应当报出版单位审查。展示、张贴非出版物的地图的,应当由展示者或者张贴者提交审查;如果进口的地图不是出版物或所附地图图形,则属于产品的产品应提交进口商审查;进口地图属于出版物的,应当按照《出版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非出版物或附有地图图形的产品的地图应由出口商提交审查;所制作的附有地图的地图应予以出口。图形产品应提交制造商审查。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重点针对“问题地图”多发地区,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地图的监管和日常检查,对“问题地图”开展督查整改,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查处的大量违法违规案件中,有的遗漏或误画了我国重要岛屿和国界线,危害国家主权;有的在互联网上上传标记敏感机密信息、公开发布、非法交易机密地图等,危害国家安全;有的标注不符合我国政治外交主张的有关国家和地区,非法测绘、编制、提供地图服务,损害国家利益。



近日,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配合宁波海关查获出口货物中的地图产品2.35万件。存在未履行审图程序、国界绘制错误、重要岛屿遗漏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已依法处理。

据介绍,自然资源部还专门开发部署了上下联动的互联网地图监控系统,设立1个国家级节点、31个省级节点,对2万多个网站进行日常监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节点全年推送地图图片超过13.4万张,识别出“问题地图”超过4700张;省节点全年推送地图图片24.6万张,发现“问题地图”1.3万余张,并依法处理。

我国大力普及国家领土和测绘法律法规知识,形成了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尊严、遵守测绘法律法规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们祖国的最南端是哪里?”山东省济宁市济宁大学附属小学太白湖校区的教室里,年轻的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热情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这是国土意识教育走进课堂的生动场景。近年来,我国大力普及国家领土知识和测绘法律法规,形成了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尊严、遵守测绘法律法规的良好社会氛围。自然资源部持续组织国土意识“三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媒体),开展国土意识宣传教育活动近万场,明显提高了全国国土意识宣传教育水平。全民领土意识。

“国家领土与国旗、国徽、国歌一样,是国家的象征。”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然资源部会同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加强国土意识宣传教育。 ;大力开展以全国国土知识竞赛和少儿手绘地图比赛为重点的国土宣传教育活动。全国地图知识竞赛自2012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竞赛通过丰富、参与性强的问答,普及地图、地理和自然资源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

随着人民国土意识普遍提高,规范地图使用日益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公众在规范地图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使用有地图批准文号的地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地图公布前应当经过审查。通过审核的地图将在适当位置标注地图批准文号;第二,使用标准地图。近年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公众免费使用的需求,组织编制了大量标准图;三是不得使用未经审核的地图或境外地图;四是不得在互联网地图上标注机密、敏感等信息。

《人民日报》(2022年8月30日第14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10 04:24 , Processed in 0.0597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