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8|回复: 0

华东理工大学: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数智时代人才培养新体系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848
发表于 2024-9-14 22: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字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让“Z世代”与数字时代共舞?如何点亮创新人才培养的“黑匣子”……从“数字识别”到“数字种植”再到“数字智能”,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一直与“数”同行——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融合前沿支撑技术,坚持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各个环节,致力于构建适应数字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全新体系,打造数字化赋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华立范式”。

图片说明:华东理工大学“AI双星”数字人才培养计划

乘“数”,向“新”迈进。华东理工大学立足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数字时代人才需求画像,借力AI、用好AI、面向AI,着力打造本硕一体化“一核两星”教育模式——“AI-STAR”计划(简称“AI-Twin Star”计划)。该计划将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与方法深度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聚焦(科学)、(技术)、(应用)、(创新),着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数字人才——Smart(智慧)、(知识)、Adept(能力)、(担当)。

“十四五”以来,华东理工大学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教育教学深度变革,探索数字智能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2024年,学校精心谋划了66个与数字智能人才培养相关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AI for 66”项目包括34个本科教育教学重大项目和实践教学改革建设项目;20个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项目;12个一流研究生特色“人工智能+”课程建设项目。

如何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实践,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商学院在人工智能时代进行了课程改革,顺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据科学与商业智能研究所所长李嘉教授开设了新课程《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介绍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基本技术原理、能力范围、应用特点及典型业务案例。

“通过这门课程,我初步掌握了对企业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必要性、技术选型和商业模式的判断能力。”商学院研究生张敬轩说。课程结束后,学生们要么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和管理作为研究课题,要么考虑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大模型。此外,从2022年开始,商学院每年都会与中国银联商业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智能支付挑战赛,主题包括商户流失预测、商户交易量预测、数字化场景构建解决方案等,通过与产业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学生人工智能技能的培养。



图片说明: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上海红色文化,举办生成式联合设计工作坊

当设计遇见科技,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附加值?艺术学院媒体系主任蒋正清以“数字素养课程体系建设”为主题,牵头启动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素养课程体系建设”项目。他表示:“在‘智能’的加持下,设计师需要构建信息化的设计理念,合理运用智能化工具延伸创造力,充分开拓跨领域合作,以开放、积极的心态应对设计生态的变化与挑战。”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着眼于人才培养由“学习知识”向“强化能力”转变,将前沿研究融入数字设计实践,与Tezan联合举办AIGC ’ 101工作坊,开展Maker Talk、AIGC应用展示、AIGC挑战赛等活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人工智能最新资讯和前沿技术,通过项目训练和竞赛等形式培养智能设计人才。此外,艺术学院还与信息学院联合成立了IOS CLUB,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搭建坚实的平台。

图片说明:基于智能算法的电化学界面结构与性能计算平台

如何利用AI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从去年开始,化学学院教师连程在自己教授的《电化学》课程中,将其研究团队研发的软件平台引入课堂。该软件平台是基于智能算法的电化学界面结构与性能计算平台(),将电化学双层可视化,让教学变得直观生动。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连程今年在学校AI赋能课程建设项目中牵头立项“‘人工智能与电化学’课程建设与思考”项目,并不断进行创新实践。

“一开始感觉很神奇,这个学习平台让我意识到现在的电化学领域已经不再只是传统的理论框架,而是一门非常现代、智能化的交叉学科。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还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和电化学实验联系起来,让学习过程更加系统化。”化学学院大三学生徐征说。他们对流体界面热力学模块非常感兴趣,通过学习平台可以计算界面上各组分的分布和微观结构。化工学院大三学生胡元龙和徐征合作利用该功能解决了电化学储能界面问题,并分别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身份在主流化工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

“虽然我教了近20年书,但在它面前我还是个学生……”信息学院罗永军夸赞的这位“老师”就是学校搭建的智能答疑平台。从写教案到解答相关知识点的概念、来源,再到设计编程练习,罗永军说,这位AI“老师”功能很全,让教学变得快速、高效。



图片说明:以智能辅助管理,构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平台

智慧答疑、智博课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华东理工大学持续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建成国内首个高校自主设计、自主配置的平台,打造全要素多层次信息化学习平台——学生全要素学、教师全程教。同时,学校还完善了质量监控管理平台,在“教、学、管、考、评”主要环节实现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评价。

图片说明:人工智能教师培训

不仅如此,为了让更多教师成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行者,华东理工大学围绕数字时代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与改革等主题多次举办专题研讨会,并联合开展人工智能教师系列培训,提升教师开展教育数字化实践、探索、创新的主动性,助推新质量生产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学校携手人工智能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将学校创新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学校与腾讯强强联手,打造基于云端开发​​工具和本地专有集群的泛机房环境,旨在推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此次合作涵盖计算机课程教学、人工智能教学等多个特殊场景,加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新范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8 16:04 , Processed in 0.0737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