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2016年中国父母最热衷的宝宝名字盘点及社会文化现象分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216
发表于 2024-11-27 04: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众网1月6日电2016年已经过去了。今年中国父母最热衷给孩子取什么名字?这些名字反映了哪些社会文化现象?山东的宝宝有哪些“火”的名字?基于明明通拥有的海量姓名,我们提取整理了当年540万新生儿的姓名数据,并进行了盘点和分析。

《子寒与子轩》还会火吗?

说到名字,大家首先关注的就是重名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同名是一大烦恼,也是网络上被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虽然说“汉字博大精深”,但说到名字,中国人的想象力就开始卡壳了。

2014年,明通发布了《中国重名最多的30个名字》。 “张伟”以全国约29.9万人名列榜首。要知道,冰岛的人口只有33万左右。

张伟只是一个例子。中国人整体同名现象有多严重?我们做了全景分析,发现中国重名率最高的100个名字覆盖了全国10%以上的人口。这意味着,对于至少1.4亿中国人来说,无论你心中藏着多么不同的风景,你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惨不忍睹的“淘宝爆品”。各省份重名严重程度也存在显着差异。东北三省的前100名流行名字占全省人口的比例均高于16%,而广东省的流行名字覆盖率不足6%。我们来看看年龄。 80后哭晕厕所,俗名覆盖率高达17%。到2000年后这一比例下降到8%。可见,随着公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姓名集中度开始提高。

最新情况如何?被无数网友诟病的“紫轩紫轩”还会继续高调走红吗?下面就让我们来揭晓一下去年的“新生儿热门榜”吧。

那么,山东的父母喜欢给宝宝起什么名字呢?这些热门榜单中有哪些“热门单品”呢?

2016山东省新生热男榜

2016山东省新生辣妹榜

看完这份名单,你有何感想?

或许有人注意到了,这份榜单最大的特点就是这几十个名字乍一看有点“傻傻分不清”。就像批量生产的“网红脸”,乍一看很美,但看多了就脸盲了。

网红脸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问题并不简单,需要从家长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现在他们非常重视命名,想给孩子起一个好听又独特的名字。但由于千百年来形成的“四大民族心理”,深深扎根于潜意识中,很多家长在起名时不小心。有时,过于强调简单的发音和音义,导致名称选择范围非常狭窄,缺乏特色。

“四大国民心理”是:

1.认识错误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核心是把握平衡、协调内外事。它不鼓励人们过于保守、失去个性、平庸无为。然而,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中庸之道”就是“平庸和妥协”。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民族性格,从“射第一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等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很多父母在给孩子起名字时,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名字的影响。他们不敢表现自己的个性,追求独特。有一种观念是“随波逐流更安全”。

2、缺乏创新精神

中华文明主要是大陆文明,而不是海洋文明。海洋文明强调开拓创新、敢于冒险、强调个体而非集体。而大陆文明则可以通过农耕实现自给自足,不需要外部资源。它更加保守和稳定,注重集体而不是个人。这表现在命名时缺乏创意和创新。名称往往相似且缺乏独特性。

现在我们国家也意识到了“大陆文明”的弊端。在“十三五”规划的顶层设计中,首要理念是推动创新。

3、缺乏“文化多样性”基础

静态、保守的传统思维不允许人们有更开放的视野。比如,很多父母在选择名字时,重点是希望孩子快乐、聪明、事业有成,强调“过好自己的生活”,而缺乏更多元化的考虑,比如家庭和睦、彼此关爱等。其他,家庭和睦。对社会的贡献等,从而影响姓名的精神面貌、气质和性格。

4、例外心态

如果您从互联网帖子、电视节目或同事或朋友的孩子中发现一个听起来不错的名字,您可以简单地更改该名称并使用它。这种仓促的命名方式显然会严重影响名字的质量。但有些家长会抱有例外、侥幸心理,认为不好的名字是给别人起的,自己这样做也许没什么,从而频频“赢得”好名字。

以上四种心理,是当前新生儿的名字缺乏文化韵味、深刻内涵和独特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难以千变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原因。

“外部环境”是当下的商业套路,让父母深受其害。

当父母不知道给孩子起什么名字时,他们经常在网上搜索。这样的商机不会被浪费。现在网上最常见的就是商业网站为了吸引流量而专门设计的“十二生肖起名技巧与禁忌”和“男女生好名字帖”。这些帖子互相抄袭且内容相似。

“生肖命名恰当与禁忌”的核心技术,就是将人的习惯简单粗暴地与生肖动物等同起来。例如,如果羊喜欢吃草,生活在树林和田野里,那么它们的名字中就应该使用“草”或“木”字。很多家长为了保险起见,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纷纷落入陷阱。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命名申请。在“家长的需求”栏目中,很多家长会要求名字中必须包含孩子生肖喜欢的偏旁部首,这就强加了名字中不必要的“规定动作”。

比如,2015年最受欢迎的新生儿名字前30名中,女婴名字就带有非常浓郁的“花草草”感觉。其中带有“草”或“木”字的名字有16个,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2015年上升最快的十大男婴“黑马名字”中,有7个带有“草”或“木”字音的名字。羊”。

“男女生好名字帖”随机收集一些热门名字整理成无数帖子,并在标题中嵌入家长最常搜索的关键词,如“鸡年宝宝+起名”、“ 2016年+名字》《百科全书》、《名字+悦耳的声音》、《名字+诗经》等。要么积累在自己的网站上,要么利用计算机程序浏览知识问答平台、论坛上的大量问题。

当父母在互联网上寻找命名参考时,他们发现这些所谓的“名字提示”和“好名字帖子”是一个宝库。他们以为遇到了热情的网友和活泼的雷锋,殊不知这都是商业套路。

新的一年,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除了重名现象之外,2016年的热门名字榜单也能透露出新一代父母对孩子最集中的期望。

湖南郴州宜章县的一位家长曾给我们留言:“我们家比较弱,希望儿子比我们坚强,带领我们富强起来。”来自上海的一位来自医学世家的家长表达了对孩子的希望。就是:“上药治国,中药治民,下药治病”。

可见,照顾孩子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但名字也刻上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更能体现巧合的力量。

从最近一年家长最喜欢的女宝宝名字前30名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女宝宝的最高期望是“快乐阳光”,第二是“高贵出众”,第三是“优雅”另外,正直、守信用、事业发达、社交能力也受到了新时代父母的关注。对女性美丽、温柔的传统要求仍然存在,但不是主流。

父母对男婴的期望略有不同。强调“将军”、“高贵”、“事业有成”的词语成为绝对主旋律,紧随其后的是“灿烂的阳光”,第三是知识和智慧。这与父辈强调力量、伟大、个人奋斗的名字有很大不同。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新一代父母普遍强调快乐、阳光。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向往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东西。经历了这些年钱至上、高房价、购物盛行、三聚氰胺、9块9包邮……,80后在贫困中却向往“诗与远方” 。

“不道德”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快乐缺失,也让大家感到悲哀。因此,在给孩子命名时,一些代表美德的名字或文字逐渐受到年轻父母的青睐。

取自“一诺千金”的“一诺”,在女孩命名中迅速从第21位上升至第5位。在男孩名字中,它的受欢迎程度更为明显,从第146位上升到第13位。

代表高尚品行的“直”字在2000年代之前很少用于给女孩命名,但在2012年上升到第81位,2015年进一步跃升至第25位。

此外,希望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的“恩”字、代表正直的“云”字、代表尊重的“谦”字,在最新的男孩排名中也大幅增加。名称。 。

北京味 vs 海派

名字是一个人意志的直接表达,可以反映一个名人的教育背景、思想、情感和社会潮流。但它们也能反映地区差异吗?

以北京、上海为例。两者都是移民人口较多的国际大都市,但地区差异明显。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北京人比较淳朴、豪爽,而上海人则比较时尚、精致。连雾霾都被调侃有铜锅涮肉的快感和猫屎咖啡的味道。

2016年,我们推出了区域名单。通过对比北京和上海的100个最受新生儿欢迎的名字,我们发现,上海的名字更注重美观、精致、时尚、创新,而北京的名字则更加大方、朴素、传统。 ,容忍。这个结果符合你对两地的认识吗?

举个例子

中国人最缺什么,能从名字里找到吗?

从《姓名五要素分析》的专业角度,我们还可以看到姓名中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文化现象。

在名字研究中,我们对80后父母的人格特质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发现他们最弱的特质是“火特质”。这是一种充满激情和活力、拥有好奇心和创造力、喜欢开怀大笑、让别人微笑、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创造幽默来娱乐的能力。从文化角度看,这是中国人一直缺乏的人格特质。我们对80后父母的大数据分析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从命名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父母给孩子命名时,有一种总结自己的缺点,为后代“优化”的感觉。那么中国父母真的会下意识地试图弥补孩子性格特征上的弱点吗?答案是肯定的。

2015年最热门新生儿名字前100名中,“晨曦”、“若曦”、“子潼”、“心月”、“志清”、“俊曦”、“浩轩”、“浩”、“然”、“然”等“木羊”十分抢眼,凸显了父母对“火种”的需求。

新年最男女通用的名字是什么?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男女通用的趋势正在到来。人名作为社会思潮的载体,自然也会发生相应的演变。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过这个现象。也就是说,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代,中国男性和女性最受欢迎的前30名名字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除非有几个“望女成龙,望子成凤”的另类父母。但从2010年后最流行的名字来看,名字中的性别界限已经开始模糊,“硬与软”成为了全新的选择。

新年最男女通用的名字是什么?

答案与大家心目中的男女皆宜的“花”、“君”、“永红”名字大相径庭。经过我们对男女比例和每个名字的总人数进行综合分析,新年中性中性排名前三的名字是:晨曦、雨涵、雨诺。

这三个名字用词精妙,富有教养指导,韵味均衡。他们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这让我感到惊讶。为什么最中性的新生儿名字反映了更高的命名水平?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些父母的心态更加开放,在育儿方面考虑更加全面:男孩不再只是男性化,女儿也不再需要美丽温柔。活力、阳光、卓越、内涵、诚信,成为男孩女孩们共同的期望。

对新生儿命名影响最大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

流行文化、影视剧对新生儿命名的影响不容小觑。

2015年最引人注目的命名现象是“若溪同款”。百强少女中,若溪排名第14,若溪排名第20,若溪排名第26,若溪排名第94。她们都让我们想起了热播剧《步步惊心》中女主角的名字“若兮”。这部剧无疑是2015年对女生起名影响最大的剧。

2015年最大黑马名字“Noi”,深受同期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3》的影响。 2014年,这个名字在女孩名字中仅排名第2489位。 2015年,它跃升至第95位。

有多少孩子是以母亲的名字命名的?

按照传统习俗,孩子的名字是随父姓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子随父姓”的观念开始松动。尤其是在上海、重庆等女性地位较高的城市,孩子随母姓、二胎随母姓已经不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舆论也逐渐从一开始的指责转变为理所当然。 2014年,搜狐网发起了一项“你对孩子随母姓有何看法?”的调查。已有40%的网友支持“孩子随母姓”的创新,或者认为“都是自己的孩子,可以随谁姓”。 。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种特殊的“双姓制”现象悄然出现。

根据我们的最新调查,2015年大约有0.62%的新生儿名字中同时带有父亲和母亲的姓氏。

这个比例高吗?

双姓制度体现了对父母双方的尊重和传承,是时代的进步。然而,双名比单名更难达到平衡的结构和流畅的韵味。一旦把握不好,就会给人一种草率或者怪异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有0.62%的新生儿拥有“双姓制”名字,可见这个比例确实不低。如何让双姓名字大放异彩也是我们起名指南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

给孩子起名、养育孩子时,母亲是主导者吗?

我们关注命名,但我们同样关心孩子的名字所反映的父母对养育子女的参与。

几千年来,给孩子起名字一直是父亲和长辈的特权。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生儿的命名会不会有新的变化呢?

从新生儿的名字就已经可以看出是哪一方负责了。在新年流行名字榜单中,男宝宝名字普遍帅气,注重形象和气质,有偶像剧的味道。母亲的灵活性和外表更加突出,而父亲的思想和智慧相对更突出。较少的。

起名是育儿的起点。从整个育儿的角度,我们想到了一个当下比较突出的问题:爸爸在哪里?

中国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看来,养育孩子是女性的“专利”。参与亲子互动的都是妈妈;偶尔会有爸爸出现,每个人都像一只大熊猫。然而,育儿专家却明确指出,父亲忽视甚至放弃育儿责任,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人格缺陷。比如,男孩无法成长为真正的男人,只能成为“妈妈的男人”;女孩缺乏自信,容易感到沮丧、自卑、难以信任男人等。

给孩子起名关系到孩子性格的提升,是培养快乐宝宝的第一步。它还需要男女双方的认真参与。如今,妈妈们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起名字,以弥补名字中女性视角的缺失。这是一件好事;但出现的新“失衡”也发出了预警:父亲绝对不能给孩子起名字。缺席的。

结论:

名字是一个幸福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和自我期望,还会影响别人如何看待你。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对自己的名字越满意,他的幸福感就越高。而一个名字响亮的孩子,从来没有感觉到父母从一开始就为他的人生考虑过。怎么能指望他有“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动力呢?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取名时一定要慎重,不能掉以轻心,为所欲为。

姓名作为载体,还蕴藏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正如美国社会保障局局长迈克尔·阿斯特鲁艾( )所说:“新生儿的名字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当你仔细阅读这份名单时,你会看到移民、宗教和流行文化的变化。”近一年来,在中国新生儿榜单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历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数十年“文化荒漠”的遗风,也感受到了全球化的浪潮和社会的巨大变革。 。名字不仅铭记着我们从哪里来,也铭记着这个时代我们要去往何处。

本文由“启明通”APP大数据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9 04:09 , Processed in 0.1131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