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8|回复: 0

藏传佛教五大教派详解:宁玛、萨迦、噶举、噶当、格鲁的历史与影响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216
发表于 2024-11-27 05: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藏传佛教五大教派

十一世纪中叶以后,藏传佛教进入各教派形成时期。噶当派、萨迦派、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西结派、觉宇派、觉囊派、果扎派、夏鲁派等教派相继涌现。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格鲁派五教影响很大,一直传承至今。其他教派则因势力微薄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01

宁玛派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教派之一。因其僧人皆戴红帽,故又称红教。它是各教派中历史最悠久的,形成于公元11世纪。 “宁玛”在藏语中是“古老”、“古老”的意思。所谓古,是指其教义从公元八世纪流传下来,历史悠久;所谓旧,是指它的一些教义和经典是根据古代西藏古老的密咒而制定的。

宁玛派与西藏固有的雍忠派关系密切。公元八、九世纪,密宗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并一直以父子相传的形式存在。雍仲本教对藏族人民影响很大,而密宗的奥秘恰好与之十分相似。于是,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该派没有寺院,组织松散,没有系统的教法,也没有完整的僧伽体系。他们以印度佛教为师,利用该教派的经典,建立寺院,进行一些集体活动,最终形成一个教派。这个教派一开始并没有名字。直到其他教派出现后,才因其特点而被称为宁玛派。

宁玛派的传承主要分为经典传承和伏藏传承两部分。 14世纪以后,经典传承从历史记录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伏藏传承。伏藏是弘法初期莲花生大士等密宗高僧所埋藏的密宗经典法门。洪代后期出土并流传于世。藏传佛教各教派都有宝藏,但以宁玛派最为重视。分为藏南和藏北。 “大圆满法”是本宗独有的特殊宝法。

宁玛派的教法主要由九乘三部分组成。九乘是显宗声闻、独觉、菩萨三乘。外续三乘:色续、行续、瑜伽续;玛哈瑜伽(大瑜伽)、阿鲁瑜伽(显宗瑜伽)和阿底瑜伽。 (究竟瑜伽)宇宙中无上三乘。其中,阿底瑜伽为“大圆满”。宁玛派最注重的是心中大圆满的修行。它主张人心本来清净,三身圆满。它不是假的和人造的。佛事。

02

萨迦派



萨迦,藏语意为灰白色泥土,因该教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而得名。该派创建于1073年,寺院墙壁绘有象征文殊、观音、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条纹,故又称花派。萨迦派的教主在钱氏家族中世代相传。传承有两种,血脉和法脉。萨迦派不准娶妻,但规定生孩子后不得接近妇女。僧人头戴红莲冠,身着红袈裟。 13世纪,萨迦派发展成为政治权力强大的教派,有著名的“萨迦五祖”。其中,萨迦派四世祖师萨班央嘎坚赞于1247年率领西藏各封建势力归顺蒙古。萨班圆寂后,萨迦五世祖师八思巴受到元朝皇帝的宠幸,被封为“国师”。 ”、“帝师”、“太宝法王”,并受命创作《八思巴文》。 。这种新的蒙古文字在蒙古全境流通,促进了蒙古社会文化的进步。萨迦派的教义属于“时轮金刚法”和“金刚法”的系统传承。时轮金刚至今仍是藏传佛教最重要的法门之一。

萨迦派于1550年在四川德格共钦寺建立德格印经院,是藏区最著名的印经院。专门刻制藏传佛教经书、历法、医药等经典数千部,为保护和弘扬佛教发挥了重要作用。

03

噶举派

噶举派发展于十一世纪,十分重视密宗佛教的研究。其创始人为琼朗觉巴和玛尔巴罗扎那瓦(马巴译者)。他们都到印度学习了很多密宗佛法,主要是学习《四目的教法》。 “喻志”就是佛陀所说的意思。由祖辈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故称余传。藏语名称为“噶举”。由于该教派的僧侣按照印度教传统穿着白色袈裟,所以被称为白教。噶举派最初是由翻译家玛尔巴和密勒日巴创立,但他们都没有建造寺庙,也没有招收僧人,所以教法的发展并不大。到第三代达布拉吉时,达布地区建立了冈布寺,聚集弟子,传播马、米所传授的噶举教法。

噶举派创始人密勒日巴(1040-1123),师从翻译家玛尔巴(他修习最难以捉摸的“夺身秘法”。即将一个身体的意识转移到另一个身体上) ,或者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进入由修行者唯一选择决定的转世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死者复活(译者玛尔巴是第二)。噶举派的一代祖师,西藏最著名的瑜伽修行者,七岁就失去了父亲,被叔叔欺负,被母亲教去学习法术,害死了很多人。他对自己的罪孽深感悔恨,于是先向玛尔巴学法,之后在山中隐居多年,生活极为困难。荨麻,他的四肢长出了绿色的毛发,皮肤看起来就像鬼一样。据说他已经掌握了空中飞行之术,直到晚年才开始收获。他以弟子身份传法,于聂拉木圆寂,享年84岁。

04

噶当巴

噶当派创立于1056年,藏语“噶”指佛教语言,“当”指教授。通俗的说法就是用佛陀的教义来引导普通人接受佛理。

噶当派的创始人是古格时期从印度请来的著名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热真寺是噶当派的总寺。该派以修经为主,主张先显经,后密宗。在噶当派传承中,形成了三大教派:教派、教派、教派,各有自己的经典和教义。 13世纪末,噶当派僧人桑登热赤将卡当派那塘寺收藏保存的大量藏文佛经译本编成《甘珠尔》和《丹珠尔》。这是最早编撰的藏文大藏经,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噶当派因其系统的教义和规范的修行,对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噶举派和萨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曾师从噶当派。格鲁派是直接在噶当派的基础上建立的,故有“新噶当派”之称。此外,藏传佛教的所有主要论着也都源自噶当派。 15世纪格鲁派兴起后,格鲁派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于是,原本属于噶当派的寺院逐渐变成了格鲁派的寺院。消失在藏族地区。

05

格鲁派

格鲁派,藏语意为善法(亦意为“好报”),是藏传佛教的最新教派。它始建于1409年,是著名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大师在推动宗教改革过程中的作品。教派形成。因该教派头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

宗喀巴大师先后在萨迦派、噶举派、夏鲁派、噶当派学经修法,无论是显宗还是密宗都有着深厚的造诣。当帕珠政权取代宗喀巴巴生萨迦政权时,上层僧侣不仅直接参与政治、经济权力的竞争,而且过着颓废颓废的生活,逐渐失去了社会人民的支持。感受到这一点,宗喀巴大师呼吁重视戒律,到处讲经,着书立说,批判僧侣的腐败,积极推动藏传佛教的改革。 1409年藏历正月,他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福仪式。这就是一直流传至今的召唤仪式。法会结束后,宗喀巴大师建立了著名的甘丹寺,并创立了严守戒律的格鲁派。后来,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相继建成。与甘丹寺并称为格鲁派六大寺院。此外,黄教还创造了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两大转世制度。

宗喀巴的弟子中,以五世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最为著名。 1652年,35岁的五世达赖喇嘛曾四次受到清顺治皇帝的邀请。清朝官员三千人陪同他进京弘法。返回西藏前,被顺治皇帝册封; 1647年,顺治册封四世班禅为“金刚上师”。 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喇嘛为“班禅额尔德尼”。在修行上,格鲁派采取“止观”的修行方法,止观并重,强调先修经、后修密的顺序,修经、密宗的方法。

格鲁派有三大特点:

主张僧侣必须严格遵守戒律,不得干涉世俗事务,不得娶妻,不得从事生产劳动;

大力振兴寺院,招收僧侣,噶当派寺院全部划归格鲁派;

每年定期举行传照法会,讲经。提倡僧人先修经,后修密。规定必须读五部经。传昭时期,建立了辩论和考试制度,以获得格西和其他学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9 04:11 , Processed in 0.1147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