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回复: 0

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发布离岸金融研究报告,探讨上海离岸股票市场发展模式与机遇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342
发表于 2024-11-28 13: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27日下午,在“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2023春季峰会”上,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正式发布《离岸金融研究报告:发展模式、启示与上海探索》报告。报告建议开放上海离岸股票市场,设立股权融资的“临港离岸板块”,创建一个上市(或挂牌)门槛较低、区内和境外非居民均可参与的证券交易所。

哪些类型的公司可以在该板块上市?对交易机制和投资者有什么建议吗?峰会期间,《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中欧陆家嘴金融论坛(CLF50)首席专家、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欧金融与会计学院金融与会计教授赵新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赵新革建议,给予临港离岸板块上市公司更大的包容性。在上市门槛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设定更加灵活的标准。对于已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还可以参考已有的发行记录。存托凭证模式,在离岸交易所上市。

建议设立“临港离岸板块”进行股权融资

证券时报记者:报告建议在临港设立“临港离岸板块”。您能详细说明一下吗?

赵新革: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股权融资市场。报告建议,在总结科创板、北交所经验的基础上,参考香港联交所等创新做法,建立挂牌(或挂牌)较低的证券交易所门槛,并且该地区和海外的非居民可以参与。

由于临港正在建设离岸金融创新实践区,离岸股票市场可以落户临港。设立境外市场股权投融资平台,不仅可以为临港离岸金融创新实践区建设提供更多投资标的,也可以为临港产业规划的实施提供多元化的金融资源和资金。新区。支持也有利于丰富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该板块适合哪些类型的公司上市?

赵新革:上海离岸股市可以考虑承接中概股的回归。对于已经在A股上市的公司,也可以参照现有发行存托凭证的模式,计划在境外交易所上市。这也将有助于丰富临港海工领域的投资标的,形成差异化特色。 。我们建议临港离岸板块上市公司给予更大的包容性,根据不同类型公司的特点,制定更加灵活的上市门槛标准。

“临港离岸板块”成功设立后,应以此为选择,逐步扩大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存托凭证业务互联互通,真正释放“双流通”枢纽潜力。

证券时报记者:您对离岸股票市场在交易机制和投资者方面有什么建议?

赵新革:离岸市场的投资者主要是非居民。一般来说,这些参与者会优先考虑标准化资产,例如债券和股票。交易所互联互通机制下,经常涉及资金跨境流动,且存在一定的额度限制。离岸部门的设立为离岸人民币基金提供了更直接的资产配置渠道。也为需要使用人民币进行股权融资的离岸主体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也为离岸人民币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上海离岸金融探索需向资本市场业务拓展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上海近年来在探索离岸金融方面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

赵新革:离岸金融业务在国际上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上海离岸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离岸银行业务、离岸债券和转售交易等领域。上海离岸金融发展的突出成果之一就是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节省资金成本。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在跨境贸易、跨国企业资金池、股权投资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上海也十分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例如,上海是第一个推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城市。先后推出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多项试点业务,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示范效应。

但总体来看,上海离岸业务规模仍然较小,特别是人民币业务规模占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业务模式也需要从传统离岸业务向更广泛的资本市场业务拓展。

证券时报记者:您对上海发展离岸金融有何建议?

赵新革:随着人民币国际化重心转向本币跨境使用,上海仍有潜力发挥更大积极作用。

鉴于上海跨境人民币使用比例不断上升等因素,上海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条件比以前更加成熟。一是要在顶层设计上协调全球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和安全。例如,上海浦东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应着眼于完善离岸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和宏观调控,借鉴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规则和制度,引领海外离岸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最终实现离岸市场的发展。协调推动全球人民币市场发展和安全。

具体来说,积极构建离岸人民币金融体系。我们可以通过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风险防控、监管体系建设,克服境外离岸金融体系的局限性,逐步建立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控制框架。一、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引导离岸人民币利率在合理区间运行。

同时,开放上海离岸股票市场、建立以家族办公室为特色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建立基于口岸的离岸保险市场、试点跨境数据流动、上海金融中心等。支持法院探索金融法律制度和规则建设。系统案例库等



未来金融开放将重点探索制度开放。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当前金融开放水平较高,面临哪些挑战?

赵新革: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在“管道”开放的基础上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在推动我国金融市场日益国际化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实现了平稳有序良好的金融对外开放。开始。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我们面临的就是探索更多的制度性开放,在开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协调好人民币国际化协调发展。境内外离岸市场,维护金融稳定。稳定下来。在此过程中,离岸金融的发展可以提供重要的战略缓冲。

当我们研究主要金融中心离岸市场的发展模式时,我们发现,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工具的完善与主要货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动态的良性关系。 (例如美元和日元)。相互作用,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例如,灵活高效的金融监管使伦敦离岸金融中心从早期狭隘的欧洲美元市场逐步演变为欧洲货币市场。又如,纽约国际银行设施(IBF)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创新,打破了离岸金融业务在境内经营非本国货币的传统方式,开创了离岸金融业务以本国货币经营的新方式。开创先河,推动了美国离岸金融的快速发展。这些监管措施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有效稳定了离岸美元市场,巩固了美元的国际地位。

证券时报记者:在制度开放方面,您认为临港离岸金融创新实践区在上海发展离岸金融方面可以发挥哪些功能?

赵新革:临港离岸金融创新实践区的设立和发展,有望开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篇章。临港新片区“离岸金融创新实践区”建设要探索更多的制度开放和全球高端金融资源要素的配置,突出其战略作用,在开放国内的基础上推动人民币的发展。和国际“双循环”国际化。

具体来说,临港“离岸金融创新实践区”建设应致力于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探索境内外金融规则体系在离岸业务发展中的融合。在临港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初期,可以采用更多国际通行的金融规则和标准,促进国际金融合作,加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监管协调以及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在此基础上,临港金融创新实践区可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和标准制定、完善跨境金融基础设施、推广先进经验和举措、提升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的推动力在对外合作和服务输出过程中。金融市场的运作更加高效,并降低了市场参与者的成本。这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吸引力。

二是优化金融监管方式,稳步审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临港离岸金融创新实践区本身就像一个“沙箱”。鼓励市场主体先行先试,可以为提高制度开放提供更丰富、更扎实的经验基础。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跨境资本流动监管规则。在临港创新实践中,尤其需要回答“哪些管制可以放松、哪些监管需要”的问题,避免错误地将不受监管、自由化的市场体系视为目的本身而不是目的本身。意味着达到目的。

三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推动人民币跨境流通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形成。临港离岸金融创新实践区建设目标要瞄准本币,以人民币资产为核心交易对象,形成以人民币为主、多币种自由贸易、投资便利度高的离岸金融服务。

四是完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提供较为齐全的离岸业务类型,建立完善的离岸市场体系。离岸市场规模相当可观。临港离岸金融服务的完善,将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再上新台阶,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易规模和国际影响力。同时,随着人民币可兑换性的提高,更加全面的离岸业务也将有助于增加离岸机构持有人民币的规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7 22:07 , Processed in 0.6638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